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美国日本又开新赛道?充电10分钟续航800km!强行打破中国垄断?

    正大光明轮船yPT头像正大光明轮船yPT头像
    正大光明轮船yPT2023-12-19

    朋友们好,今天看到一个新闻,日本松下公司近日与美国Sila公司签署协议,将使用该公司的泰坦纳米硅粉,取代锂电池的石墨,从而生产出充电10分钟,就可以行驶800公里的锂离子电池。你是不是已经怦然心动?电动汽车如果真这么牛,还买什么燃油车呢?

    据称这种电池不需要新的制造技术,预计很快就能批量生产,从而可以减少对中国的石墨和锂电池依赖,改变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哇,话说得真大啊,那么泰坦硅究竟是怎么回事,这种电池真的是革命性的吗?中国企业真的要靠边稍息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掰一掰。

    中国石墨垄断

    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硅存储的能量是石墨的10倍,但硅电极也是出了名的短命,因为它在重复充电中会膨胀3倍,从而产生大量裂缝,很快就会让电池一命呜呼,所以科学家们才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把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一直天将降大任于石墨至今。

    而中国也凭借石墨生产的成本优势,逐渐挤垮全球其他石墨企业,将全球石墨市场逐渐垄断。目前全球石墨的61%都是中国生产的,精炼成品石墨更是高达98%。而锂离子电池中,石墨占到了整个体积的60%,你就可以想象中国在电动汽车电池中的份额有多大了,其他国家的依赖性有多强。根据国际能源署2022年的报告,目前所有电动汽车电池的四分之三是在中国生产的。

    近年来随着地缘政治的影响,一些国家试图摆脱中国的各种垄断,关键矿产和稀土等资源都受到关注,电动汽车电池和石墨自然也不能例外。但石墨对中国的依存度如此之高,其他国家生产的也没法和中国竞争,于是一些公司就打算另外开辟一条赛道,硅电极就被重新提了出来。当然,石墨负极几年前就已达到能量极限,硅电极大于石墨10倍的存储能力,也是科学家们始终不肯放弃的重要原因。

    泰坦硅

    Sila公司由吉恩·贝尔迪切夫斯基创建,据说他是特斯拉的第7名员工,2004年和马斯克同一年加入特斯拉,当特斯拉发展到约300名员工时,他和另外一位同事一起离开,并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一位材料学教授一起,创立了Sila公司,专门研究硅负极材料,并誓言只做负极,不做电芯,咬定一个小目标,这种专一非常罕见,但你要这样看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他们的大目标,是有朝一日革命性地改变整个行业。

    这一天似乎已经到来,Sila公司的坚持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刻。经过12年的研发,80000次的迭代,该公司终于开发出了可以媲美石墨负极的纳米硅复合材料。这种被称为泰坦硅粉的纳米粉末,通过使用碳支架来控制硅,让它在反复充电的过程中不至产生裂缝,从而在实现革命性能量密度突破的同时,电池寿命和安全性也是杠杠的。据称到使用寿命终结时,这种材料制成的电池仅仅会膨胀6%,和现在的石墨电池类似。

    具体来说,这种材料的碳支架不是像人身体里的骨头一样,支撑起我们的一副臭皮囊,而是像昆虫一样的外骨骼,通过硅烷气体的渗透来制造碳晶格,将纳米硅颗粒包裹起来,就像葡萄干面包一样,硅是葡萄干,它膨胀的时候,会把周围柔软的基质撑开,但不会破坏外面的碳骨骼,从而避免形成裂缝,显著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目前该公司已为这种技术申请了200多项专利,这是保护到牙齿了。

    根据Sila公司的介绍,泰坦硅的重量只有石墨的五分之一,和现有各种电池都兼容,可以集成到任何电池组装工艺中,无需做生产上的任何改变。该材料充满电后会占据大约一半的空间,可以替换锂离子电池中50%直到100%的石墨,全部替换的话,可以直接把现有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加40%,并把充电时间减少80%,这意味着只需要简单地更换电池,就可以让现在的电动汽车充电10分钟,行驶800公里!而且硅的价格还比石墨便宜得多,这是要对石墨电池进行降维打击吗?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声称,泰坦硅粉的能量密度现在已超过世界上最好电池的20%,未来将很快达到40%,2030年将达到1000瓦时/升,这都不光是对石墨的降维打击了,甚至是对还在开发准备量产的固态电池的降维打击,毕竟固态电池的成本可不是那么容易降下来的。

    所以你看看,比现有锂电池便宜,能量密度更高,部分或全部替换石墨都可以,无需改变任何工艺,直接替换生产就行了,难怪松下公司迫不及代签署协议,开始引进准备量产了。而奔驰公司也在2019年领投了Sila的E轮投资,并将在G级SUV中使用泰坦硅电池,预计2025年会首次亮相。

    面馆赛道

    看来Sila和松下已经雄心勃勃,准备强行取代石墨,改变锂电池和电动汽车行业游戏规则了。不过现在硅基负极的解决方案还有很多种,包括硅纳米线、硅薄膜、氧化硅等,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等全球也有很多公司在研发。而中国更是有数十家公司在开发,即使是硅碳负极,已经有数万吨/年的产能了,在建产能更是有数十万吨/年,目前已达到第三代1600mAh/g的容量。

    另外,在电动汽车电池这条赛道上,还有各种类型的电池在竞争,都希望能取代不怎么安全,能量密度已经落后的传统锂电池。其中比较完美的是固态电池,安全性和续航能力都非常强劲,上月日本丰田公司就宣布,要在2027年量产固态电池,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中国宁德时代的半固态电池准备在年底前量产,韩国SDI的固态电池也即将开始中试。

    还有中国不少公司在开发钠离子电池,三星SDI在开发高性能磷酸锰铁锂电池等等,这条赛道就像开面馆一样,似乎没有什么门槛。未来究竟哪种电池会脱颖而出,一统天下,目前还没有任何人能够断言。由于中国企业在电池领域的强大实力,未来不管是哪种电池占据主流,恐怕都很难摆脱被中国企业控制的命运。

    所以,改变游戏规则的可能是硅基电池,但不一定就是Sila和松下。

    不过,技术突破在即,现在可能还真不是买电动汽车的最好时候,过两年所有电动汽车起步就是充电10分钟,续航800公里,你还开着充电3小时,续航250的电动爹,怎么也难说心情愉悦,还要提心吊胆,跑长途不敢开空调,一路盯着续航里程,眼前时不时还要掠过那些触目惊心的电动车燃爆画面。好吧,这些焦虑和担忧等新的电池出来了,就通通不会再有了,那时候可能才是我们抛弃燃油车,拥抱电动车的大好时机。



    .万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