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一外地司机刚做三个月就辞职,上海更需要无人驾驶 | 聚访

    车聚网头像车聚网头像
    车聚网2024-08-01

    引言 | AI的路径应由上而下

    前几天出差,实习生帮叫了一辆网约车去虹桥机场T2。

    上车后又确认了一下:是T2吧?他看了一下手机说:T1,不都是一个机场么?走两步到了。车聚君耐心解释:上海虹桥的T1和T2在机场两边,分别设了两个地铁站,不是一回事,外地来的朋友容易弄错。

    ▲图片来源:车聚网

    这时,网约车司机回头:哦,T1和T2真不在一起吗?

    于是意识到这位师傅也是外地司机,且刚入职不久。于是聊了起来。

    师傅江西宜春人。三个月前的一天,偶然发现了上海某网约车公司在招外地司机,给的条件也挺优厚:

    ▎工作就是开车,简单易上手;

    ▎签合同,月入过万,两三万也有可能;

    ▎不需投资,交3000押金就能提车上路;

    ▎免费住宿,统一培训管理;

    结果来了后,发现很多实际情况和想的不一样。

    ▲图片来源:车聚网

    首先签的合同不是劳动合同,是租赁合同,里面都是格式条款,条条框框都是在针对司机,实操中很容易发生扣款。他认为不合理,但对方说合同就是这样。

    其次,许诺的高收入全是画大饼,几乎实现不了。比如之前说每个月有2000元的电补,但实际上一毛钱补贴都拿不到。他记得许诺是:日均跑车时长达到12小时,就可以拿2000元/月的电补。

    结果他跑了一个月后,没拿到。一问才知道,人家说的12小时,不是司机跑车12小时,而是“服务时长”达到12小时,就是一天当中乘客在车上接受服务的时长,如果没有乘客的空跑,不计算在内。

    “根本达不到这种标准!”师傅很气愤,他算了一下:

    ▲图片来源:车聚网

    每天8点出车,晚上12点收车,一共在外面16个小时。首先你要充两次电,扣除2小时;午饭和晚饭各半小时,再扣1小时;这样每天能用来拉人的时间只有13个小时。这13个小时中你必须一单接着一单的拉客人,中间的空车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才能勉强达标。

    “就算我不怕累一直跑,但客人咋可能一个接一个的上车?”他声调突然高了,“现在的市场环境,又不是不知道?!”

    第三,曾经许诺的免费住宿,两个月后突然开始收费了。他质问,当时不是说提供住宿吗?公司说:提供住宿没错,但没说是免费提供。

    他当时气的飙脏话了,这不是纯纯的玩文字游戏吗?争吵下来,他一个月再补交600元的住宿费。贵到是不贵,毕竟这是上海,但他总感觉这公司太不靠谱。

    车聚君表示了同情。然后问他实际收入方便说吗?

    ▲图片来源:车聚网

    师傅很直接:到手一万块也没有!每天工作16个小时,流水600元,每月毛收入1.8万左右。首先要扣掉车辆租金7200元,然后扣掉电费2000元,再扣掉住宿费600,这样到手才8200元。

    一天吃饭、喝水、抽烟只算50元的话,再扣1500元,到手只有6700元。这还 得是不能有任何罚款、扣款、意外支出。否则一个月只有5000块。

    师傅感慨:他千里迢迢来上海,一月工作30天,一天工作16小时,连外滩都没去过,家里也一点照顾不上,做牛做马才挣五六千,真不值。

    车聚君不知道说什么,小心翼翼的问:能解约吗?

    “能!”他到是爽快,“合同今天到期,我明天就去解约!”

    ▲图片来源:车聚网

    看来很巧,我们那天坐的是这位师傅Last Day的车。希望他顺利结薪后,能去看一下外滩,感受一下上海的另一面;顺便让黄浦江的江风,抚慰一下这三个月的“骆驼祥子”经历,尽量带更正面的情绪回江西。

    车聚小结

    我们前几年就注意到,上海这种超一线城市有基层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象。比如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变化。

    第一次变化是司机换成了上海当地上了年纪的爷叔,因为年轻人不愿意做这个。第二次变化是,爷叔们逐渐也做不动了,于是换上了在上海生活的外地青壮年。第三次变化是,连在本地生活的外地人也开始短缺时,直接去外地招聘新鲜外地人。反正导航很发达,认不认路并不要紧。

    思路本身没什么问题,应时而变,相机而动。

    ▲图片来源:车聚网

    只是在具体执行时,各个网约车公司可以把眼光放长远些,不必为了完成当下KPI,而许诺一些自己不可能兑现的福利,“引诱”一茬茬外地年轻人满怀憧憬来沪,两三个月后又失望而去,对公司运营的稳定性、管理成本也是一个挑战。同时,多少会影响一些上海的形象。

    从另一角度看,可能上海这种基层劳动力缺失的超大城市才更需要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而武汉相对而言对AI的需求没有这么急迫,因为它有较充足的基层劳动力,过于激进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投放,会形成就业矛盾。

    各位读者,你更喜欢哪种出行方式呢?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