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月 10 日之夜,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于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宣称,高阶智驾系统“天神之眼”隆重发布。日后,比亚迪的智驾必将把安全置于首位,作为具备主动安全能力的技术,成为增进出行安全的关键所在。“比亚迪身负责任、亦具能力、更具实力推动智驾的广泛应用,守护众人安全出行。”

比亚迪拟于 10 万元以上的车型中,将“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列为标配,涵盖 10 万级(诸如秦 PLUS DM-i、海鸥)、15 万级(宋 Pro DM-i、宋 L DM-i)以及 20 万级(汉、唐、夏等)车型。即便 10 万元以下的 A0 级车型(例如海鸥),亦会搭载基础智驾功能。凭借全球独树一帜的“前视三目 5R12V”方案(5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摄像头),比亚迪在确保性能之际,规避了激光雷达的高昂成本,令智驾系统价格更富竞争力。其自行研发的“天神之眼”系统划分为三个版本:A(三激光版,仰望品牌)、B(激光版,腾势及比亚迪高端车型)、C(三目版,比亚迪主流车型)。
在 2025 年 2 月 10 日的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阐释了“天神之眼”智驾的 ABC 三个版本。详情如下:
• 天神之眼 A - 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 600):3 颗激光雷达+双 Orin-X 芯片(508TOPS),支持无图城区领航,专为仰望 U8 等超高端车型量身打造。此方案设有 3 枚激光雷达、5 枚毫米波雷达、12 枚超声波雷达、2 目前视摄像头、1 枚后视摄像头、4 枚环视摄像头、4 枚侧视摄像头。主要应用于仰望品牌,能够为车辆赋予更为强大的环境感知能力和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适用于对智驾性能要求甚高的高端场景。
• 天神之眼 B - 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标配 1 颗激光雷达+英伟达 Orin-X 芯片(254TOPS),支持城市 NOA,运用于汉 EV、腾势 N7 等中高端车型。该方案配备 2/1 枚激光雷达、5 枚毫米波雷达、12 枚超声波雷达、2/3 目前视摄像头、1 枚后视摄像头、4 枚环视摄像头、4 枚侧视摄像头,在保障一定智驾性能的同时,兼顾了不同车型和市场的需求,能够在多种路况下提供较为优良的智能驾驶辅助。
• 天神之眼 C - 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纯视觉方案(无激光雷达),搭载地平线征程 5 芯片(128TOPS),支持高速 NOA,适配 10 万级车型如秦 L、海豚(图片|配置|询价)等。该方案由 5 枚毫米波雷达、12 枚超声波雷达、3 目前视摄像头、1 枚后视摄像头、4 枚环视摄像头、4 枚侧视摄像头构成。搭载传感器先进的「二郎神」前视三目,借由三颗不同焦段的摄像头覆盖各类工况,能够满足日常驾驶中的基本智能驾驶需求,提供诸如代客泊车等功能。
首批上市车型
第二代秦PLUS EV智驾版:10.98-12.98万元

新款秦 PLUS DM-i/EV 智驾版此次不仅增添了“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而且还对车辆的外观与内饰予以调整。车头采用全新的家族式设计,两侧新增通风口,大灯和尾灯组的造型亦有所改观。内饰运用了家族的最新设计,诸如门板、空调出风口等位置均做出调整,并且换装了新样式的三辐方向盘以及前排座椅。新款秦 PLUS EV 智驾版的动力及续航参数未产生变化。
第二代秦PLUS DM-i智驾版&海豹05DM-i智驾版:7.98-10.38万元。

海豹 05 DM-i 可视为驱逐舰 05 的改款更名之车型,与新款秦 PLUS DM-i 智驾版相同,将采用最新的 DM5.0 混动系统,搭载由 1.5 升发动机与电动机所组成的动力系统,适配 7.68 千瓦时和 15.874 千瓦时这两种规格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对应工信部纯电续航里程分别达 43 公里和 90 公里。
海豹06GT智驾版:13.68-18.68万元

海豹06DM-i智驾版&秦L DM-i智驾版:9.98-13.98万元

海豹 06 DM-i 智驾版与秦 L DM-i 智驾版,增添了三目前视摄像头、侧后向摄像头、外后视镜处摄像头、鲨鱼鳍后摄像头等,车内增设方向盘智驾拨片。动力方面持续搭载 1.5 升插电混动系统,适配 10.08 千瓦时和 15.874 千瓦时这两种容量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对应的 CLTC 工况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 80 公里和 120 公里。
宋Pro DM-i智驾版&海狮05 DM-i智驾版:10.28-13.28万元

唐DM-i智驾版:17.98-21.98万元

宋PLUS EV智驾版:14.98-17.58万元

宋PLUS DM-i智驾版&宋L DM-i智驾版:13.58-17.58万元

宋 PLUS DM-i 智驾版和宋 L DM-i 智驾版对三目前视摄像头、前翼子板侧后向摄像头等进行了升级,支持“天神之眼”DiPilot100 智驾系统。其外观和内饰未呈现显著变化,同样将沿用 1.5 升插混动力,提供 CLTC 工况 75 公里、112 公里、160 公里等多种纯电续航里程。
宋L EV智驾版:18.98-24.98万元

宋L EV将对智驾能力进行升级,中低配车型将标配DiPilot100,高配车型则将配备激光雷达,并搭载DiPilot300方案。
海豹07 DM-i智驾版:13.98-19.58万元

汉EV智驾版:17.98-23.58万元

汉DM-i智驾版:16.88-22.58万元

海豹智驾版:17.58-23.98万元

海豚智驾版:9.98万元-12.58万元

海豚智驾版除了增加相应的智驾硬件之外,还对车辆设计进行调整,车身长度增加了155毫米。新车将提供最大功率70千瓦、130千瓦、150千瓦等三种规格的驱动电机,并搭载容量为45.12千瓦时和60.48千瓦时的电池组,支持纯电续航410公里、420公里和520公里。
海鸥智驾版:6.98-8.58万元

海鸥智驾版前后包围进行了重新设计,并搭载了三目前视摄像头、前翼子板侧后向摄像头外后视镜摄像头、高位刹车灯处的后视摄像头等智能驾驶硬件,将成为比亚迪旗下支持智驾系统中售价最低的车型。
元UP智驾版:9.98-11.98万元

元UP智驾版整体造型与在售车型保持一致,主要就是增加了三目前视摄像头和侧后向摄像头,将会配备“天神之眼”DiPilot100智驾系统。车辆将沿用在售车型的动力系统和电池组,匹配32千瓦时、45.12千瓦时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CLTC工况续航里程分别为301公里和401公里。
技术亮点
扩大智驾覆盖:

早在 2018 年,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就对汽车变革趋势作出了精准的判断:电动化乃上半场,智能化为下半场。当下,智驾已然成为王传福最为看重的领域之一,亦成为比亚迪势在必行之事,计划于 2025 年达成 60% 以上车型搭载高速 NOA 及以上智驾系统的目标。以 2025 年 500 万辆的产销目标来推算,这意味着将会有 300 万台具备智驾能力的新能源车投放市场。其中,天神之眼 A 主要应用于仰望品牌;天神之眼 B,即高阶智能激光版,主要用于腾势和比亚迪品牌;天神之眼 C,即高阶智驾三目版,主要应用于比亚迪品牌。
拓展价格区间:

比亚迪此次“天神之眼”智驾暨新车发布,意在推动中国车市步入“全民智驾”之时代,从 6.98 万的海鸥至百万级的仰望 U8,达成差异化配置,满足多元需求。这一策略径直冲击了传统车企与新势力,降低用户门槛,更促使行业加快技术革新与成本优化,迫使竞争对手重新衡量技术下沉的可行性。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系统划分为 A、B、C 三个版本,分别为润光智行入门智驾方案、比亚迪自研中阶解决方案、与 Momenta 携手的高阶方案,对应 DiPilot 100 / 300 / 600 以及不同定位的车型,后面的数字代表着不同的算力等级,智驾芯片源自比亚迪自研和地平线、英伟达等供应商,构建成 “低、中、高” 三阶算力布局。
神之眼 A(DiPilot 600):三激光雷达方案,搭载于仰望品牌,侧重于极致性能;天神之眼 B(DiPilot 300):单激光雷达方案,适配腾势及部分比亚迪高端车型;天神之眼 C(DiPilot 100):三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方案,覆盖 7 万至 20 万级主流市场,诸如海鸥、秦 PLUS 等“国民神车”。秦 L、海豚、海豹 06 DM-i 等入门车型标配“天神之眼”,高速 NOA 功能下放,使年轻人的首辆车便能享受高阶智驾。
技术细节:

比亚迪“天神之眼”之所以能够跻身国内智驾第一梯队,在技术层面有着雄厚的实力。

无图城市领航(CNOA):无需依赖高精地图,仅凭多传感器融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和端到端大模型算法,即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复杂道路通行,包括窄道博弈、红绿灯识别、自主超车等功能。特斯拉依赖纯视觉方案,华为依赖高精地图,而比亚迪的“多传感器+无图算法”在适应中国复杂路况时更具优势,尤其应对临时施工、道路变更等场景,适应性强且更新灵活。
全栈自研能力:比亚迪自研智驾芯片(如算力508TOPS的双Orin X芯片)、车载计算平台及传感器(如激光雷达、图像传感器),大幅降低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同时优化成本。基于超过400万辆智能车的车云数据库,比亚迪的端到端大模型能快速迭代算法,覆盖300多种泊车场景,甚至能处理“断头路车位”等高难度操作。

功能覆盖全面:全场景智能驾驶:从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到无图城市领航,再到代客泊车,系统支持“车位到车位”的全流程自动化。系统通过贝叶斯博弈算法模拟人类驾驶员的决策逻辑,在加塞、避障等场景中表现更自然。面对突然插入的车辆时,系统会主动降速或加速博弈,避免碰撞的同时提升通行效率。

数据与规模优势:比亚迪拥有中国最大的智能驾驶车云数据库(超400万辆),每月新增数十万条驾驶场景数据。通过模仿学习和知识蒸馏技术,将云端大模型能力迁移至车端,实现算法持续优化。例如,其BEV+Transformer架构显著提升了复杂路况下的感知精度,城市NOA功能已覆盖全国300余城,远超蔚来、小鹏等新势力。

比亚迪独有的璇玑架构整合了“一脑(中央计算平台)+两端(车端与云端AI)+三网(车联网、5G、卫星网络)”,结合易四方泊车、扭矩矢量控制等技术,实现车辆动态性能与智驾决策的无缝协同。
比亚迪智驾战略评析:

作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一片蓝海,智能辅助驾驶已然成为各大厂商激烈角逐的主战场,不但代表着汽车作为人类出行工具在漫长发展历程中的技术突破,同时亦是品牌自身实力的彰显。于消费者而言,智驾更多地意味着豪华与安全,当下智驾普及的最大阻碍在于高昂的价格,致使大部分消费者无缘接触智驾。
自 2024 年起,比亚迪开始于智驾领域持续发力,至 2024 年 12 月,比亚迪宣告“天神之眼”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通无图城市领航功能,其研发团队人数已逾 5000 人,王传福更是于去年 11 月宣称,在智能化的下半场,比亚迪将投入 1000 亿元,用以发展人工智能与汽车相结合的智能化技术,达成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比亚迪的入局加快了智驾技术下放的进程,推动传统车企加大投入,并促使供应链降低成本,其“智驾平权”策略或将重塑市场格局。比亚迪将凭借全民智驾战略,加快智驾普及的速度,实现高阶智驾的全覆盖。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