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冬季保养必看!老司机绝不做的5个伤车操作,第3个九成车主中招

    冬季低温对汽车伤害极大,稍有不慎就可能“毁车于无形”。尤其是以下5个常见操作,看似省事却暗藏隐患,轻则伤车损部件,重则威胁行车安全!今天揭秘老司机绝不敢碰的冬季养车雷区,第3个操作几乎九成车主都中过招!

    误区1:车窗结冰用热水浇——小心玻璃炸裂!

    毁车操作:看到车窗结冰,直接泼热水融化,甚至用硬物敲击。

    危害:玻璃骤冷骤热易炸裂,车漆也会因温差失去光泽,甚至龟裂。

    正确做法

    1. 预防:停车后打开车门通风,让车内温度与外界平衡,再用雨刷刮净残留雪水,次日扫雪即可无冰。

    2. 除冰:启动车辆后开启暖风(调至吹挡风玻璃模式),配合温水擦拭,切勿暴力操作。

    误区2:雨刮器冻住硬启动——电机直接报废!

    毁车操作:雨刮被冻住时强行启动,试图“硬刮”冰雪。

    危害:雨刮电机因阻力过大烧毁,胶条撕裂,甚至刮花玻璃。

    正确做法

    1. 预防:夜间停车时竖起雨刮片,避免冻在玻璃上。

    2. 解冻:开启暖风对准挡风玻璃吹,或敷装热水的塑料袋局部化冰。

    注意:雪天刮不净时先手动清理异物,避免干刮伤胶条。

    误区3:原地热车超过1分钟——油耗飙升+发动机积碳!

    中招率90%:多数车主认为“热车越久越好”,原地怠速5分钟甚至更久。

    危害:长时间热车导致燃油浪费、积碳增加,三元催化器寿命缩短。

    正确热车技巧:

    1. 启动后30秒内低速行驶:待转速稳定即可出发,保持车速≤40km/h,避免急加速。

    2. 水温达标再正常驾驶:约3-5分钟后,水温升至90℃即可正常行驶。

    误区4:防冻液混加或兑水——冰点失效,水箱冻裂!

    毁车操作:防冻液不足时,直接加清水或混用不同品牌。

    危害:清水稀释后冰点升高,严寒下冷却系统结冰膨胀,导致水箱破裂。

    正确做法

    1. 定期检查冰点:防冻液浑浊或变暗需更换,冰点应低于当地最低气温15℃。

    2. 更换时彻底排空:不同品牌防冻液成分冲突,需清洗管路后再加新液。

    误区5:防滑链装错轮胎——打滑失控+轮胎磨损!

    毁车操作:随意安装防滑链,甚至只装单侧轮胎。

    危害:驱动轮未装链易打滑,尺寸不匹配则磨损轮胎,高速行驶可能断裂。

    正确安装技巧

    1. 确认驱动方式:前驱车装前轮,后驱车装后轮,四驱车需四轮全装。

    2. 限速50km/h:安装后避免急刹急转,及时拆除无冰雪路面上的链条。

    老司机额外叮嘱

    玻璃水要防冻:入冬前排空夏季玻璃水,换用-25℃以下的防冻型,避免喷水壶冻裂。

    轮胎胎压微调:低温下胎压会降低,适当补气至标准值(参考车门框标签),但勿过高以免抓地力下降。

    电瓶保暖:长期停放时拆下电瓶移至室内,避免低温亏电。

    总结:冬季养车,细节决定寿命!避开这些误区,不仅能省下大笔维修费,还能让爱车多开5年。转发收藏,让更多车主远离“毁车陷阱”!


    互动话题:你曾中招过哪个误区?评论区分享你的养车故事!

    #汽车保养##新能源汽车##汽车推荐#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