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驱动因素:政策、技术与市场共振
1. 政策支持全面落地
· 中国多地出台智能驾驶法规,如广州《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条例》(2025年2月28日生效)和北京《自动驾驶汽车条例》(2025年4月1日生效),明确支持城市道路、交通枢纽等场景的自动驾驶应用。
· 工信部主导的“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已覆盖20个城市,加速商业化进程。
2. 技术突破加速普及
· 成本下降:激光雷达、算力平台等核心硬件成本大幅降低,例如Robotaxi的BOM成本从300万元降至7万元以下,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成本预计2025年降至3000元以内,渗透率超40%。
· 大模型赋能:DeepSeek等AI大模型通过开源降低算力需求,推动智驾算法迭代,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车企已接入相关技术。
3. 市场需求爆发
· 消费者对高阶智驾接受度显著提升,90%用户愿为智驾功能付费,30%愿支付万元以上。
· 特斯拉FSD、比亚迪“天神之眼”等系统推动“全民智驾”概念,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达55.7%,预计2025年突破65%。
二、重点个股推荐与逻辑
以下标的覆盖产业链关键环节,综合技术壁垒、市场地位及业绩表现筛选:
(一)整车与智驾系统集成
1. 比亚迪(002594)
· 核心逻辑:2025年2月发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覆盖7万-20万元车型,推动高阶智驾平民化;2024年净利润超120亿元,技术下沉能力极强。
· 催化事件: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后订单量激增,城市NOA功能加速落地。
2. 赛力斯(601127)
· 核心逻辑:与华为深度合作,问界系列搭载ADS 2.0系统,2024年销量翻倍,净利润增幅超400%;华为乾崑ADS 3.0技术加持下,智驾体验领先。
· 风险提示:需关注华为合作模式稳定性及产能爬坡进度。
3. 长安汽车(000625)
· 核心逻辑:2025年推出“北斗天枢2.0”计划,10万元级车型搭载激光雷达;获美国加州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技术验证能力突出。
· 业绩支撑:2024年净利润124亿-130亿元,同比增长超100%。
(二)核心零部件与解决方案
1. 德赛西威(002920)
· 核心逻辑:国内唯一与英伟达深度合作的Tier 1厂商,L3级域控制器已量产;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超15%,技术护城河稳固。
· 订单预期:理想、小鹏等新势力车企订单持续放量。
2. 联创电子(002036)
· 核心逻辑:车载摄像头和光学镜头市占率领先,特斯拉FSD中国版核心供应商;2024年车载业务收入增长60%,受益于智驾感知硬件需求爆发。
3. 伯特利(603596)
· 核心逻辑:线控制动系统(WCBS)国内龙头,进入奇瑞、吉利等供应链;2025年线控渗透率提升至30%,业绩弹性显著。
(三)软件算法与车联网
1. 中科创达(300496)
· 核心逻辑: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合作伙伴,提供智能驾驶域控解决方案;2024年业绩增速超30%,车路协同业务打开新空间。
2. 四维图新(002405)
· 核心逻辑:高精度地图市占率超40%,与华为、宝马合作开发L3+级自动驾驶;2024年动态交通服务收入增长40%。
3. 移远通信(603236)
· 核心逻辑:车载通信模组龙头,C-V2X技术适配特斯拉FSD入华需求;2024年净利润增长495%,车联网渗透率提升驱动业绩。
三、风险提示与策略建议
1. 短期风险:
· 技术迭代不及预期(如L4级商业化延迟)、政策法规调整(如数据安全审查趋严)。
· 特斯拉FSD在华进展若受阻,可能影响供应链情绪。
2. 配置策略:
· 主线一:优先布局技术领先的整车龙头(比亚迪、赛力斯)及核心硬件供应商(德赛西威、联创电子)。
· 主线二:关注软件算法与车联网弹性标的(中科创达、四维图新),受益于AI大模型赋能。
数据来源:以上信息综合自新华网、中新网、行业研报及企业公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