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最魔幻商战大戏,当属本田、日产、三菱的“合并宫斗剧”——从高调官宣“全球第三大车企诞生”到光速分手,耗时仅44天,速度比网红离婚还快!这场被日媒戏称为“平成时代最后豪赌”的闹剧,不仅暴露了日本工业的“中年危机”,更让吃瓜群众悟出真理:抱团取暖?先看看是不是塑料姐妹花!

一、合并失败三宗罪:技术路线比宫斗剧还狗血
1. 技术路线错位:本田混动VS日产纯电 本田抱着i-MMD混动技术高呼“燃油车还能再战五百年”,日产举着60万辆聆风的成绩单坚持“纯电才是宇宙尽头”,三菱举着插混欧蓝德弱弱举手:“要不……咱们石头剪刀布?”
网友辣评:“这技术分歧像极了你妈觉得你冷,你爸觉得你饿,你奶觉得你该穿秋裤!”
2. 控制权争夺:谁当老大? 本田仗着400亿美元市值(日产仅80亿)要求对方先裁员9000人再“过门”,日产高管拍桌:“当年戈恩都没这么羞辱我!”
谈判桌上金句频出:“合并可以,但必须用我的车标!”“你的车标像马桶圈,不如用我的三菱标,还能蹭奥特曼热度!”
3. 市场同质化:自己人打自己人 思域VS轩逸、雅阁VS天籁、CR-VVS奇骏(图片|配置|询价)……合并后砍谁留谁?网友建议:“不如学中国车企,思域改名叫‘轩逸Plus’,CR-V改名‘奇骏Pro’,完美解决内耗!”
二、日本抱团黑历史:从液晶面板到半导体,一抱一个死
1. 液晶面板:从垄断全球到跪求中韩 2012年索尼、东芝、日立抱团合并面板业务,结果份额从95%跌到个位数,现在日本电视全靠中国屏。网友吐槽:“这波操作堪比把诺基亚功能机部门合并对抗iPhone!”
2. 半导体:抱团不如摆烂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半导体企业组建“复仇者联盟”对抗英特尔,结果因技术路线分裂、互相甩锅,最终被三星抄了老家。 业界锐评:“日本企业抱团,就像把十个社恐关进小黑屋开会——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三、抱团取暖正确姿势:学中国车企“搞CP”
1. 互补性联姻:大众+小鹏=软硬结合 大众出底盘,小鹏出智驾,合作车型在欧洲卖爆。网友神总结:“德国机械+中国AI=降维打击,日本机械+日本机械=左右互搏”。
2. 利益深度绑定:吉利收购沃尔沃 吉利不仅拿到技术,还孵化出领克、极氪等品牌,网友戏称:“这是把沃尔沃拆成零件,组装成变形金刚!”
3. 动态调整:比亚迪开放供应链 从电池卖给特斯拉到帮丰田造电车,比亚迪的哲学是:“没有永恒对手,只有永恒利益”。
四、企业抱团避坑指南:拒绝“自杀式组队”
1. 技术要互补,别搞复制粘贴 参考特斯拉+SpaceX:一个造车,一个造火箭,虽然都烧钱,但至少不内卷。
2. 利益要透明,拒绝“表面兄弟” 学中国互联网大厂签“对赌协议”:腾讯给京东导流,京东给腾讯分佣,谁也别想白嫖。
3. 领导要果决,别学日本“踢皮球” 马斯克名言:“合并可以,但必须我说了算!”虽然独裁,但至少不扯皮。
文末暴击: 转发此文到朋友圈,配文“抱团取暖?先查查对方征信!”,你将解锁:
- 三姑六婆连夜推送《商业联姻防坑手册》
- 50%概率触发“本田日产分手语音包”
- 《日企合并失败案例合集》电子版
灵魂拷问: 如果必须选一个“最该抱团”的行业,你pick谁?
A. 中国奶茶店——卷死对手前先卷死自己
B. 日本寿司店——坚持用手捏不用机器
C. 美国AI公司——合并完改名叫Skynet
(本文案例源自公开报道,数据经戏剧化处理,如有雷同,请自觉加入吃瓜群)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