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3·15,汽车消费维权再度成为焦点。新能源车“价格背刺”、传统车型质量顽疾、售后套路频出……今年的投诉榜单上,哪些品牌让消费者“踩坑”?又有哪些车主维权故事令人唏嘘?
新能源车“三宗罪”:价格跳水、三电故障、售后无门
2025年3·15前夕,新能源汽车仍是投诉重灾区。
1. “价格背刺”成新痛点:比亚迪多款车型因频繁降价引发老车主集体维权。车主反映,驱逐舰05、秦PLUS等车型短短数月降价数万元,导致二手车残值腰斩,厂家补偿方案却迟迟未出。

2. 三电系统故障频发:特斯拉因辅助驾驶功能风险召回超160万辆车型;极越、合创等品牌车主则遭遇车机卡顿、系统升级失败,甚至因天窗漏水导致电路损坏。

3. 车企退市致售后“断档”:威马、高合等品牌深陷经营危机,车主维修配件断供,维权无门,网友戏称“买车如开盲盒”。
传统车企“老毛病”难消:宝马异响、日产变速箱“通病”
即便在燃油车领域,质量问题仍触目惊心:
- 宝马传动轴异响:3系、5系等热销车型被曝传动轴异响问题,厂家以“材料升级”搪塞,上千名车主投诉无果,最终仅以免费更换草草收场。

- 日产CVT变速箱故障:逍客、奇骏(图片|配置|询价)等车型被指变速箱电磁阀设计缺陷,车主集体要求召回,厂家却迟迟未公开回应。

- 雷克萨斯加价套路:海南一车主购车时被4S店临时加价10万元,合同成“废纸”,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售后乱象:4S店“偷梁换柱”、二手车“以次充好”

- 新车竟是维修车:郑州张先生购买别克GL8后发现前挡风玻璃被更换,4S店辩称“生产线操作”;重庆江先生的进口宝马540i竟被查出销售前二次喷漆,法院认定事实却难获赔偿。
- 二手车陷阱丛生:事故车翻新后冒充精品车、统筹保险骗局等案例频发,消费者维权成本高企,最终多因“耗不起”选择妥协。
消费者呼声:维权难,但必须较真!
面对车企与经销商的“踢皮球”,车主们选择抱团发声。3·15期间,“鬼斗车”“车界江湖”等平台已启动投诉征集,联合专家、律师为车主提供援助。业内人士呼吁:车企需以质量与服务立身,莫让“销量狂欢”透支消费者信任。
汽车行业激战正酣,但若忽视消费者权益,再亮眼的数据也只是空中楼阁。2025年的车市,是继续“内卷”还是回归初心?答案或许藏在每一位车主的真实体验中。
(注:本文线索综合自3·15投诉案例及公开报道。)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