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今天才知道,“插混车”和“增程车”哪个跑得远,该怎么选!

    过去买燃油车,我们操心动力、油耗;

    现在换新能源车,烦恼却更多了——

    智能化、三电技术不说,还得纠结:插混好,还是增程好?

    尤其是长途出行,哪个才是真的“跑得远”?

    网上各种说法满天飞,有人说插混省油又省心,有人说增程才是未来趋势,更适合家用。

    到底该怎么选?这两种车有什么本质区别?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提到这个问题,很多人觉得插混和增程差不多。

    ——毕竟都能“加油加电”,使用逻辑也差不多。

    但实际上,这两种车型的本质区别,比想象中更大。

    先说增程式汽车——与其说它是混动汽车,倒不是的一种“另类的纯电车”。

    因为它的动力系统 以电机驱动为核心,发动机的作用只是“发电”,而不会直接驱动车轮。

    换句话说,增程车本质上还是“电车”,只不过在没电的时候,发动机能充当“发电机”,提供额外的续航支持。

    而插混则不同,它更像是一台“加了电池和电机”的燃油车。

    在电量充足时,它可以纯电行驶;

    但当电量不足,发动机可以直接介入,像传统油车一样驱动车轮。

    因此,插混的本质仍然是“燃油车”+“电驱辅助”,而增程车“电车”+“发电机”。

    这就带来了最核心的不同:

    驾驶体验、油耗逻辑,甚至续航表现,都会有明显区别。

    那么,在日常用车和长途行驶时,插混和增程的差距到底体现在哪?

    我们接着往下看。

    先说续航。

    从这个角度来看,插混汽车肯定会跑得更远。

    原因很简单,插混车不存在额外的能量转换损耗。

    说白了,当电量充足时,插混可以像纯电车一样行驶,依靠电池和电机驱动,省钱又安静。

    但当电量耗尽时,发动机又可以直接介入,驱动车轮,就像一台传统燃油车。

    由于动力系统直驱车轮,能量利用率高,油耗甚至比燃油车更低(因为有能量回收系统)。

    但增程车就不同了。

    增程车的核心逻辑是“电驱为主,油机辅助”。

    换句话说,它的发动机不能直接驱动车轮,而是通过发电机把燃油转化为电能,再由电机驱动车辆行驶。

    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关键问题:能量转换损耗。

    从化学能(燃油)→ 机械能(发动机)→ 电能(发电机)→ 机械能(电机驱动车轮),每个环节都会有损耗。

    这就导致亏电状态下的增程车,油耗比插混更高,续航表现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长途行驶时,插混的能耗表现更稳定,续航更长。

    尤其是在高速巡航时,插混车的油耗基本与燃油车接近,甚至更低。

    但增程车如果长时间亏电行驶,油耗就会迅速上升,甚至比传统燃油车更费油。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更在意续航和经济性,无疑插混车更胜一筹。

    但为什么还有人选择增程?

    很简单,它的优势在于短途和城市工况。

    增程车一般搭载更大容量的电池,纯电续航更长。

    在有电的情况下,它几乎就是一台纯电车——市区行驶安静、平顺,能耗也很低。

    只要家里有充电条件,日常使用基本不会触发发动机。

    这也意味着,短途用车成本极低。

    相比之下,插混的纯电续航通常较短。

    这就导致插混车在市区行驶时,可能更早进入亏电状态,发动机更频繁介入。

    在特定情况下,开销无疑会增多。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增程车的本质是电车,所以平顺性、低速表现也会更好。

    而插混车往往无法实现全场景的流畅和丝滑——这点,务必要弄清。

    总的来看,插混和增程的区别,有点像你怎么吃饭。

    如果你在意经济性和省事,插混就像泡面:

    饿了随时能泡,方便省事,长途出行无压力,油耗也不离谱….

    而增程车呢?更像在家做饭+外卖的搭配。

    如果你长期在家吃饭(充电),偶尔没电了才点份外卖(加油)兜底。

    那肯定是最佳的选择。

    但如果你天天点外卖(加油),那成本肯定高…

    所以,选车的关键不只是技术,而是你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万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