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奔驰“含泪甩卖”的背后!硝烟弥漫!

    风爱慕丽头像风爱慕丽头像
    风爱慕丽03-26

    **奔驰“含泪甩卖”背后:百年豪车的转型阵痛与市场博弈**

    **文/汽车观察员**

    2025年的中国车市,硝烟弥漫。曾经的豪华车霸主奔驰,正深陷“以价换量”的漩涡。从终端市场六折甩卖到裁员风波,从销量滑坡到电动化转型乏力,这家百年车企的每一步都牵动着行业神经。这场被网友戏称为“含泪甩卖”的豪车保卫战,究竟是无奈之举,还是破局前兆?

    ### **一、销量滑坡与价格腰斩:豪华品牌的“体面危机”**

    奔驰的降价策略已不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据终端市场数据,奔驰C200L的售价从指导价33.48万元降至20万元出头,纯电车型EQB更是低至17.6万元,相当于腰斩价抛售。这样的促销力度,与其高管曾宣称的“不会跟随特斯拉定价策略”形成鲜明对比,被网友调侃“市场专治嘴硬”。

    销量数据更显残酷:2024年一季度,奔驰在华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12%,纯电车型销量仅0.63万辆,甚至不及新势力品牌的零头。曾经的保值率王者,如今已从79.5%跌至67.2%,品牌溢价光环逐渐褪色。

    ### **二、裁员与高额赔偿:转型阵痛下的“断腕求生”**

    销量压力之外,奔驰的组织架构调整同样引发震动。2025年2月,奔驰中国被曝裁员约15%,主要涉及销售和金融体系,赔偿方案高达“N+9”,若两个月内未找到新工作还可追加至“N+11”。尽管这一方案被赞“体面”,但其背后折射的财务压力不容忽视——2024年奔驰全球销量下滑3%,中国作为最大单一市场降幅达7%,息税前利润同比缩水31.9%。

    奔驰首席技术官Markus Schafer坦言,品牌需精简产品线以聚焦“更具全球吸引力的车型”。例如,A级车因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而停产,CLA将接棒成为新入门车型。这一战略调整的背后,是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与电动化转型迟缓的双重夹击。

    ### **三、电动化转型:慢半拍的“后来者困境”**

    奔驰的电动化步伐被业内诟病为“起大早赶晚集”。尽管其计划2026年推出基于MMA平台的全新CLA电动车,但当前在售的EQ系列多为“油改电”产品,市场认可度低迷。2024年一季度,奔驰全球纯电销量同比下滑8%,而宝马同期增长27.9%。

    中国市场尤为严峻。奔驰纯电车型销量仅占其总销量的3.7%,且主力车型EQE SUV月销仅2000余辆,远不及问界M9等国产新势力。对此,奔驰中国区负责人唐仕凯强调“电动化转型决心未变”,并计划年内推出15款新车。然而,在消费者眼中,缺乏核心技术突破的奔驰电动车,仍难摆脱“高价低配”的标签。

    ### **四、未来布局:押注技术与年轻化能否破局?**

    面对困局,奔驰试图多线突围。一方面,其在北京车展高调展示纯电G级越野车和CLA级概念车,宣示MMA平台与MB.OS操作系统的技术野心;另一方面,加速布局超级充电网络,并争取L3级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然而,与新势力相比,奔驰在智能化体验、用户运营及年轻化营销上仍显保守。专家指出,若无法在设计、服务等领域贴近新一代消费者,仅靠“甩卖”和裁员难以扭转颓势。

    ### **结语:豪车的“持久战”与市场的无情选择**

    奔驰的“含泪甩卖”,是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浪潮下的缩影。当技术壁垒被打破、消费认知被重构,百年品牌的光环不再是无往不利的通行证。无论是降价保量,还是裁员优化,奔驰的每一步都充满博弈与阵痛。未来,唯有在产品力、品牌价值与用户心智间找到新平衡点,才能在这场“豪车保卫战”中守住最后的体面。

    (本文综合公开报道与行业分析,更多细节可查阅相关信源。)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