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智核风云录
编辑| 一路生花
——【·前言·】——
从车间到太空,吉利的“第二战场”
2025年的春天,当全球车企还在卷续航、拼智驾时,吉利突然把“战场”搬到了距地球600公里的太空——就在最近,这家中国车企用一箭十星的壮举,0卖车,李书福造车是为了发卫星。”这场跨越海陆空的较量,究竟藏着怎样的未来密码?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吉利如何用卫星“织网”,让全球车迷的出行从此告别“失联焦虑”。

一、卫星上天,车联网落地:吉利的“太空Wi-Fi”有多强?
想象一下:你开着电动车穿越新疆无人区,手机信号全无,但车载导航依然精准,甚至能实时发送定位给家人报平安——这不再是科幻片,而是吉利卫星通信技术的真实应用场景。
2024年9月,吉利旗下时空道宇完成第三次卫星发射,30颗卫星组成的“天网”已覆盖全球90%区域,预计2025年底前将部署72颗卫星,实现全球无缝连接。这套系统不单能为车辆提供厘米级高精度定位(行业平均20厘米),还能在隧道、沙漠等信号盲区通过“卫星+惯导”实现连续导航,误差不到千分之一。更绝的是,吉利甚至把卫星通信芯片缩小到4mm见方,直接塞进手机和车机,让普通用户也能“直连太空”。

二、造车厂变卫星厂:李书福的“降维打击”逻辑
马斯克的SpaceX用火箭发射卫星,吉利却把卫星造出了“汽车味”——在浙江台州的超级工厂里,卫星像汽车一样从流水线下线,28天完成从设计到出厂,年产500颗。这种“航天制造+汽车量产”的混搭模式,让卫星成本大幅降低,甚至被网友戏称为“卫星界的丰田流水线”。

更关键的是,吉利把卫星技术和汽车生态深度捆绑。比如极氪001FR成为全球首款量产卫星通信汽车,车主在无人区能一键求救;星基高精定位技术已用于自动驾驶,让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稳如老司机。反观特斯拉,虽然也有星链计划,但卫星服务尚未与汽车功能深度整合。难怪有业内人士笑称:“马斯克在太空‘撒网’,李书福却把网直接织进了方向盘。”

三、挑战星链?吉利的“太空棋局”还差几步?
尽管吉利势头凶猛,但要真正撼动SpaceX的霸主地位,仍有硬仗要打。目前SpaceX已有超4000颗卫星在轨,而吉利一期目标仅72颗,规模差距明显。不过吉利的三期规划野心十足:最终将发射5676颗卫星,打造全球低轨宽带通信网络。
另一个隐形优势是“天地协同”。吉利在全球76个国家拥有650个销售网点,年销300万辆汽车,这些车辆未来都可能成为卫星服务的终端用户。而SpaceX的星链虽强,却缺乏车企的落地场景支撑。就像网友说的:“马斯克卖的是网络,李书福卖的是网络+车+生态,这是降维打击。”
不过,商业航天的核心永远是成本。吉利能否在卫星量产、火箭复用(目前依赖国有火箭发射)等环节持续压缩成本,将决定这场“太空马拉松”的最终结局。

结语:从轮胎到天线,中国车企的“升维战争”
吉利的卫星计划,绝不只是为了给车联网“兜底”。它背后是一场关于未来出行话语权的争夺:谁掌握了太空资源,谁就能在自动驾驶、全球物联网、甚至6G通信中占据制高点。
对于普通用户,这场“太空竞赛”的福利肉眼可见——更安全的无人区探险、更精准的导航、更稳定的车联网服务。而吉利最聪明之处,在于把遥不可及的航天技术,变成了车主能摸得到的方向盘功能。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评价一辆车的标准会从“百公里加速几秒”变成“能连几颗卫星”。到那时,李书福的“天地一体”棋局,才算真正将军。

好了,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 智核风云录,请以此篇文章以飨读者,我们下期再见!
出自《智核风云录》丨一路生花
本以及图片引用网络素材,如有侵权,可通知下 架。
数据来源:新浪新闻、新浪财经、第一财经等公开报道。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