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斯拉中国官网悄然下线了Model S(图片|配置|询价)与Model X的新车订购功能,消费者目前仅可通过“查看现车”选项购买库存车辆,或转向官方认证的二手渠道。此次调整并未伴随官方声明,但结合当前中美贸易环境与整车进口成本变化,特斯拉此举释放出一系列值得关注的行业信号。
制造成本+关税压力,进口车面临现实挑战

Model S与Model X作为特斯拉在美国本土工厂投产的高端电动车型,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依赖整车进口。按照当前税收结构,除整车15%的进口关税外,进口电动车还需缴纳消费税与增值税,最终形成多重叠加的成本压力。

在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温的大背景下,这种压力可能进一步扩大。近期,有关中方正研究对美进口汽车加征对等关税的消息在行业内引发广泛讨论。若相关政策落地,进口美国车的价格竞争力将进一步受限,尤其是尚未实现本地化生产的高端车型。
与日本同步停售,特斯拉在全球范围调整产品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并非唯一受到类似调整的市场。今年3月底,特斯拉已宣布在日本停售Model S和Model X新车,仅保留库存和二手车销售通道。两大亚洲市场接连缩减高端车型供应,或与特斯拉全球供应链优化、库存管理及资源集中策略有关。
此外,特斯拉近年在上海超级工厂持续扩大本地生产能力,在Model Y、Model 3等中低价位车型上实现本地供应。随着国内新能源车企产品竞争力增强,特斯拉或正在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与销售重点,将更多资源向主力产品倾斜。
本地化与关税政策双重倒逼高端车型策略转向
从长期视角看,特斯拉对Model S与Model X在中国市场的策略调整,折射出进口车型在当前政策环境下的现实压力。一方面,关税带来的成本上浮难以转嫁到终端市场;另一方面,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智能化、续航、配置方面持续追赶,进一步压缩进口车的市场空间。

在此背景下,特斯拉选择通过精简高成本车型的供应路径,逐步向更高效的产品链条靠拢。未来如若政策允许或关税结构调整,不排除相关车型以其他形式重返市场。
写在最后
随着中美贸易政策变化进入更敏感周期,汽车行业作为进出口比重较大的领域之一,正处于关键节点。对于像特斯拉这类在中美两地均有重要利益布局的企业而言,如何在全球战略、成本控制与市场响应之间实现动态平衡,将是下一阶段运营核心所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