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激光雷达+高阶智驾:比亚迪唐 L 是否值得入手?

    叶问讲车头像叶问讲车头像
    叶问讲车昨天 10:24

    4 月 9 日,比亚迪唐家族迎来了全新成员 —— 唐 L。这款售价 22.98 万起的六 / 七座车型。它既延续了唐家族的“公路坦克”口碑,又在空间布局、智能配置和能耗表现上实现代际升级。我想用"精准平衡”来概括这款车的核心特质。

    设计:从「龙颜」到「全场景适配」的进化

    新款唐L延续家族设计,保留"龙须"饰条和贯穿式尾灯,车身加长100mm至5040mm,轴距2930mm,第三排头部空间提升35mm。侧窗面积增大12%,悬浮车顶减少压抑感。DM-i版采用带导流槽的鳞甲格栅,风阻仅0.25Cd;EV版封闭格栅带"星轨"光效。全系标配矩阵LED大灯,弯道盲区减少40%。高配21英寸轮毂(胎扁平比45)需注意非铺装路面防护。

    座舱:六座「老板位」与七座「实用派」的双重解法

    座舱升级2.5K 14.6英寸旋转Pad(骁龙690),操作流畅度提升30%。六座版配2+2+2布局,二排航空座椅支持8向电动调节/加热/通风/按摩,中央通道宽200mm;七座版第三排腿部空间达80mm,但满员后备箱仅320mm。内饰采用荔枝纹真皮+翻毛皮+胡桃木饰板,NVH表现优异(120km/h仅62.3分贝)。但第三排座椅填充物偏硬,长途乘坐舒适性仍有提升空间。

    性能:DM-i 5.0 技术加持下的「全能选手」

    试驾DM-i 212km尊享型(24.98万),1.5T插混+双电机综合功率380kW,零百7.5秒(优于官方7.9秒)。纯电续航达成率92%,馈电油耗5.8L/100km(优于同级)。高速动力充沛,120km/h再加速仍有推背感。底盘配备云辇-C系统,舒适模式滤震优秀,运动模式侧倾减少6°。190mm离地间隙适合轻度越野,但缺乏陡坡缓降和后桥差速锁,不建议挑战重度越野。

    智驾:DiPilot 300 的「稳扎稳打」路线

    唐 L 高配车型(EV 版专属)搭载 1 颗激光雷达 + 13 颗摄像头,支持高速 NOA 和全场景自动泊车。实测高速领航功能:在 200 公里体验中,自动上下匝道成功率 95%,面对大曲率弯道(如京沪高速苏州段)能以 80km/h 稳定通过;遭遇慢车时,变道逻辑偏向保守,等待时长平均 5 秒,相比小鹏 G9 的激进风格,更符合家用车的安全冗余需求。

    城市道路中,BSD 盲区监测和 AEB 主动刹车表现可靠,对「鬼探头」场景的识别距离达 15 米(提前 2 秒预警)。泊车系统支持 15cm 超窄空间泊入,垂直车位平均耗时 58 秒,记忆泊车功能可存储 3 条常用路线(如地库固定车位),但对非标准车位的识别能力稍弱。整体而言,唐 L 的智驾系统没有颠覆性亮点,但胜在「零出错率」,符合家庭用户对「稳健」的需求。

    竞品对比与选购建议

    大众途昂新能源(28.50 万起):七座空间利用率高,品牌认可度强,但插混技术落后,纯电续航仅 50km;特斯拉 Model Y(26.39 万起):加速性能更强(3.7 秒),超充网络完善,但五座布局、毛坯内饰和偏硬悬挂不适合多孩家庭。

    选购指南:

    六座刚需家庭:直接选择 DM-i 212km 尊享型(24.98 万),第二排独立座椅 + 长续航 + 丰富舒适配置,完美覆盖周末短途游和日常通勤;

    七座实用主义者:EV 635km 尊贵型(25.98 万)是性价比之选,635km 续航满足跨省出行,七座布局配合后排空调独立控制,兼顾载人载物需求;

    北方用户:优先考虑 DM-i 版本,宽温域热泵系统(高配专属)在 - 10℃环境下续航保持率提升 15%,且无续航焦虑。

    总结:

    比亚迪唐L主打均衡家用,25万级六/七座SUV中难寻短板。200km+纯电续航兼顾通勤经济性,座椅按摩+优秀NVH保障长途舒适,智驾系统稳定实用。虽非纯电平台(基于e平台3.0),三排偏硬,但在空间、能耗、配置平衡性上表现突出。相比新势力参数竞赛,唐L以成熟可靠取胜,售后网络覆盖广,是家庭用户务实之选——均衡实用比个性张扬更重要。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