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传祺向往S7销量解析:首战“订单破万”背后的真实市场表现与挑战

    一、首战成绩:订单量与销量的“温差”现象

    上市首日订单爆发

    2025年3月30日上市的传祺向往S7(图片|配置|询价),凭借16.98万-22.38万元的定价(限时优惠后下探至15.48万起),上市12小时实现大定订单10,258台,其中激光雷达版占比超80% 。这一数据被官方解读为“市场高度认可”,但需注意:订单结构:大定订单含5,000元不可退定金,但未公布实际锁单率;

    铺货因素:部分订单可能用于经销商库存准备,3月实际零售仅1,270台,与订单量形成鲜明反差 。

    横向对比

    同价位竞品:2025年3月,理想L6交付9,800台,问界M5交付8,500台,小鹏G6交付7,200台,向往S7首月销量仅为上述车型的10%-15%;

    传祺自身:同期传祺GS8(混动版)销量4,300台,M8燃油版3,100台,新能源转型产品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

    二、市场定位与产品竞争力分析

    核心卖点

    智能化配置:搭载高通8295P芯片、激光雷达及城市NOA智驾系统,宣称“无图全场景智驾”;

    动力性能:1.5T插混+双电机四驱(368kW综合功率),CLTC纯电续航最高205km,综合续航1,150km;

    豪华体验:NAPPA真皮座椅、电吸门、17.3英寸3K吸顶屏等配置对标30万元级车型 。

    差异化策略

    错位竞争:以16-22万元价格切入“大五座”市场,对比理想L6(24.98万起)、魏牌蓝山(23.98万起)实现“高配低价”;

    技术背书:联合Momenta开发端到端智驾模型,宣称“车位到车位”功能2025年内落地 。

    三、销量瓶颈与潜在挑战

    品牌溢价困境

    传祺品牌在20万元以上市场认可度不足,2024年广汽传祺单车均价仅14.2万元,而向往S7起售价已超品牌历史均价15%;

    用户调研显示,42%的意向客户因“传祺非高端品牌”放弃购买 。

    产品力争议

    续航短板:入门版CLTC纯电续航仅115km,低于同级竞品(理想L6纯电212km起);

    配置割裂:激光雷达、Orin-X芯片仅搭载于顶配车型(22.38万元),中低配版智驾功能受限 。

    产能与交付压力

    广汽埃安工厂需同时生产AION系列与向往S7,当前订单交付周期已达4-6个月;

    3月订单中,激光雷达版占比过高(80%),但该版本产能优先级低,实际交付或延迟至Q3 。

    四、行业评价与未来展望

    短期预测

    Q2销量:若产能爬坡顺利,6月交付量或突破3,000台/月,但全年10万台目标(官方宣称)需依赖下半年改款及混动版推出;

    口碑关键:首批车主对智驾系统稳定性(如城市NOA误判率)、车机流畅度(8295芯片实际表现)的反馈将决定口碑走向。

    长期战略价值

    技术试验田:向往S7搭载的星灵智行ADiGO GSD系统、钜星底盘等技术,将为传祺后续新能源车型(如2026年纯电SUV)积累经验;

    渠道变革:尝试直营+经销商混合模式,试点“智驾体验官”服务,或为传统车企转型提供参考。

    结语: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突围战

    向往S7的销量表现,本质是传祺从“燃油车制造商”向“科技公司”转型的试金石。尽管首战订单亮眼,但若无法解决品牌溢价、交付能力与用户信任三大核心问题,其“高端新能源标杆”定位或将沦为空中楼阁。在新能源汽车“淘汰赛”加速的当下,传祺需要以更快的迭代速度、更精准的用户运营,将向往S7的“首战红利”转化为持续增长动能。

    次阅读
    2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2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