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某品牌新能源车高速上发生的恶性事故,引发了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对新能源车安全的关注。智驾是否被过度宣传?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电池安全是否到位?社会的这些疑问,让一直着急前进,抢占新高地的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内,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慢下来关注安全的声音。
就在日前举办的2025广汽科技日上,广汽就将安全作为主题,首发“广汽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并全程围绕着安全发布了L3级智驾的上市时间以及12款全新车规芯片等成果。
燃油车时代,中国车企的安全体系是向更先进的合资车企、外国车企学习构建起来的。而在新能源时代,中国依托着新能源、智能化等能力的领先,在智能车领域已经走在行业潮头,构建智能车安全体系这件事上中国车企也责无旁贷。

广汽此次就以全链路安全研发体系、全域安全技术、全时安全保障、安全可控车规级芯片供应链等,成为智能时代汽车安全体系能力的“样板间”。无论是对安全的呼吁,还是高安全标准的落实,都展现了广汽勇于担当的行业责任感。
安全,车企责无旁贷
在“冰箱彩电大沙发”和智驾需求声音被过分放大的行业环境下,广汽代表业内冷静一派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
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在发布会上坚定地表示:“作为车企,我们不能只谈体验,却忽略安全。体验可以交给用户定义,但是安全必须由车企定义,离开安全谈智驾,就是本末倒置。”

的确,为了追逐销量,部分急功近利的车企自身产品定义方式被扭曲了,开始或主动或被动地以电子消费品的思维来定义汽车,用户的消费决策也被不负责任的宣传带偏。而且,智能好不好、配置高不高,消费者一上手就能感受到不同,但安全性能某种程度上对消费者来说是隐形的、不可感知的,车辆主被动安全性能只有车企有能力去定义、有能力去测试,车企就是这些方面的第一责任人。
所以,广汽坚定地认为,汽车与消费电子品有本质的不同,它关乎驾驶者的安全,甚至是关乎一个家庭的安全。对于广汽而言,安全从来不是在发布会上展现AEB可以多少时速刹停的炫耀性配置,而是要坚守的底线。

安全,由车企定义;安全,最大程度地由车企保障,不能只讲体验而不保证安全!广汽这个安全哲学就是对品质最好的承诺,也是对消费者出行安全的最好保障。
所以,广汽构建了智能驾驶安全、智能底盘安全、主被动融合安全及电池安全在内的全链路、全域、全时的广汽星灵安全防护体系,为用户提供值得信赖的智能出行体验。
比民航还安全的智驾
智驾已经成为智能新能源车安全性最受质疑的的一部分,但同时接近60%的渗透率也说明了市场的真实需求。但依靠L2级高阶智驾在那“卷”辅助驾驶,是无法真正推动行业进步的,消费者真正需要的真正能脱手不管也能保证安全性的L3级乃至L4级智驾。

为此,作为国内首批获得L3自动驾驶上路通行试点资格的七家车企之一,广汽以L3级自动驾驶系统故障触发率控制在1FIT(10亿小时失效1次)以内的超高安全性,给用户打造好用、敢用、高安全的L3级自动驾驶。在今年第四季度首款搭载L3自动驾驶的车型就将上市销售。

广汽集团执委会委员吴坚表示,广汽L3自动驾驶的标准甚至比被誉为“最安全的交通工具”的民航安全水平高1000倍。现代民航适航标准是每百万飞行小时发生严重事故的概率小于1次,而广汽的L3级自动驾驶则控制在1FIT(10亿小时失效1次)以内。
而且这套L3自动驾驶的定位、感知、计算、电源、制动、转向、驻车、通讯八大关键系统均设置了双系统冗余,出故障30毫秒内就能自动切换备份系统,相当于有两个老司机给你开车,真的是满满的安全感。
以智能为被动安全加分

智能在很多车企手中,关注的是提升车辆体验,而广汽还以智能赋能新能源车安全,从被动安全的研发、主被动融合安全技术、驾控安全等各维度努力,打造拥有天花板级安全性能的新能源车。

广汽的安全标准在欧标、美标、国标及行业内所有最高标准的基础上,细化追加了更严格的要求,是行业标准工况数量的3-4倍。在广汽的安全研发体系中,就应用了数字孪生安全仿真系统等智能化开发引擎技术辅助。

应用广汽行业天花板级安全碰撞标准打造的昊铂HT,在发布会现场就直播进行了64km/h时速的25%重叠率偏置碰撞测试。碰撞后乘员舱保持完好,A/B/C柱无变形,车门可正常打开,电池安全达标。同时,气囊、安全带和座椅等安全约束系统精准配合,碰撞测试假人各部位保护均达到“优秀”水准。
智能技术更被广汽应用在主动安全系统上,除了主动刹车、车道保持等常见功能,广汽通过打通车内外传感器链路,还实现了全栈融合感知系统和主动安全技术。

这有什么用呢?比如现在很多车企都爱配备女王副驾、后排零重力座椅等,但行车途中使用会让座椅约束力不足发生危险。而广汽的主动安全就能通过车外摄像头、雷达提前识别风险,在700毫秒内实现躺姿座椅回位,同步启动坐垫气囊、预紧安全带,更好地保护车内乘员。

智能底盘更能实现比人更快的反应速度,提升极端工况下的安全性。广汽的鹰爪系统2.0(ASTC)具有行业首个量产的主动稳向功能,能在车辆高速单边涉水方向不稳时,30毫秒内修正车身姿态,是人类反应速度的10倍;还具有行业首个带负扭矩的扭矩矢量控制技术,能最大提升冰雪路面安全驾驶速度21%。

到目前为止,广汽的主动安全系统仅AEB自动紧急制动一项功能,就已经避免了近500万起事故。

而在大家最关注的电池安全方面,广汽除了给车辆配备拥有电芯5针穿刺不起火、电芯超180°扭转不起火不冒烟、弹匣电池等,还配备首创的电池包速冷技术。还拥有全天候监控的电池管理系统等主动的电池安全防护技术。广汽云安全系统能24小时不间断地对整车3881项安全参数做监测,其中包括1307项电池参数,实时监控车辆和电池安全状态,尽可能将危险消灭在发生前。
芯片要安全、芯片供应链更要安全
广汽对汽车安全的关注更深入到汽车底层的核心零部件供应链上,特别是作为智能汽车生命线的车规级芯片的安全,也被广汽纳入自己超高的安全标准体系中。

广汽与中兴通讯、裕太微电子、仁芯科技、矽力杰以及极海、奕斯伟、杰华特、鸿翼芯、国芯、美泰公司联合开发的12款车规级高安全芯片,涵盖了电源管理、底盘、集成安全等多个领域。
同时,广汽正式发起了“汽车芯片应用生态共建计划”,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将芯片这块最难啃的“骨头”也掌握在广汽自己的手里。

对芯片的关注展现了广汽的未雨绸缪。众所周知,目前70%的车规级芯片依赖进口,在如今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增大的背景下,汽车芯片供应链的风险不断加大。建立起中国能自研、自主、自控的汽车芯片供应链体系,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然需求。
而且,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深入,进口芯片中可能存在的后门、漏洞,可能会威胁用户的隐私安全、数据安全甚至生命安全。广汽通过与中国厂商合作开发车规级芯片,能够最大程度避免这样的风险,这样的做法也将为行业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