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三班倒都赶不上订单速度!”小米汽车北京亦庄工厂内部人士透露,自SU7上市以来生产线24小时满负荷运转,日产能已突破1200台,但交付周期仍长达12周。这场中国车市罕见的“产能追不上订单”现象,让雷军不得不在直播中鞠躬致歉,却让消费者更疯狂——截至8月10日,SU7锁单量突破18万台,相当于特斯拉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在华半年销量。

超级工厂上演“人机大战”
占地71.8万平方米的亦庄工厂里,700台库卡机器人正在以45秒下线一辆车的极限速度运作。车间主任王强向记者展示排产表:7月订单中MAX版占比达67%,专属的橄榄绿车漆导致喷涂车间效率下降15%,“每切换一次颜色就要清洗整个管道,但用户就爱个性化”。为保交付,工厂甚至将员工餐补提升50%激励夜班,有工人月加班时长超过100小时。

供应链上演“中国速度”
宁德时代为小米定制的麒麟电池生产线,将交付周期从行业平均45天压缩至28天;拓普集团空气悬架车间直接建在小米工厂3公里内,实现“下线即装车”。这种极致协同带来惊人效率——SU7零部件库存周转天数仅1.5天,比蔚来少4天。供应链总监李明浩感慨:“博世ESP的德国工程师驻厂三个月,说从未见过这种节奏。”

车主苦等三个月无怨言?
在小米汽车App的交付社区,等车用户自发组织起“百日打卡”活动。上海准车主林阳晒出第87张等待日记:“每天看工厂直播比追剧还上头,昨天亲眼见证我的VIN码车架下线!”这种“养成系购车”催生新商机——二手平台SU7订单转让溢价达8000元,闲鱼上“代抢交付名额”黄牛月入过万。

改写新势力生存法则
乘联会数据显示,SU7的爆单拉动小米汽车7月市占率飙升至3.2%,超越小鹏逼近理想。但疯狂扩张暗藏隐忧:第三方投诉平台显示,7月SU7品控投诉环比增长40%,主要集中在车机卡顿和装配缝隙。面对质疑,雷军在微博立下军令状:“9月前交付团队扩充至5000人,延误一天补偿1000积分!”
这场由小米汽车引发的产能狂潮,正倒逼整个行业重塑生产标准。当18万车主甘愿为等待买单,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价值战”已悄然升级为“体系战”。(本文产能数据来自小米汽车官方披露,供应链信息经合作企业核实)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