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别克旗舰MPV车型ENCASA的发布,在车圈掀起一阵波澜。这款号称“对标丰田埃尔法”的插混MPV,定价直接冲上50万级,车身尺寸更是突破5.2米,轴距3.16米,誓要重夺“MPV之王”的宝座。然而,这场高调回归的背后,却是别克品牌近年来惨不忍睹的销量崩塌——2024年,别克在华销量仅36万台,不足巅峰时期的30%,主力车型GL8、君威等全线溃败,新能源赛道更是被比亚迪、腾势等自主品牌按在地上摩擦。

一、从“百万神话”到“腰斩危机”:别克做错了什么?
1. 三缸机“自杀式”决策,口碑崩盘成导火索
时间倒回2017年,别克为应对排放政策,在英朗、威朗等主力车型上强行推广1.0T/1.3T三缸机。这一决策直接引发销量雪崩:英朗月销从4万辆暴跌至不足1万,消费者用“脚投票”表达对“技术傲慢”的愤怒。尽管后期别克亡羊补牢换回四缸机,但长期降价导致品牌溢价崩塌,最终让英朗沦为“7万元买菜车”,甚至因发动机故障频发被车主戏称“工业废铁”。

2. 质量危机连环爆,用户信任荡然无存
2018年“断轴门”召回332万辆车型的阴影尚未消散,2024年车质网数据显示,别克车型投诉量持续高企:威朗Pro变速箱顿挫、昂科威Plus车机黑屏、GL8电瓶漏电等问题频发,投诉处理效率更是行业垫底。一位GL8车主在论坛吐槽:“买别克就像开盲盒,修车比用车时间还长!”

3. 新能源转型迟缓,技术代差成致命伤
当比亚迪DM-i混动横扫市场、理想L6靠智能座舱月销破万时,别克的新能源战略却显得力不从心。奥特能平台首款车型ELECTRA E5月销长期徘徊在1000-3000辆,E4甚至因销量惨淡被官网下架。2024年别克新能源总销量仅8.8万辆,不及大众ID.3单车型成绩。一位业内人士尖锐评价:“别克的新能源车就像‘美式汉堡’——看着用料足,但中国消费者更爱‘本土火锅’。”

二、价格战饮鸩止渴:别克陷入“恶性循环”
为挽救销量,别克祭出“自杀式降价”:昂科威Plus直降6万、君越跌破16万、GL8插混优惠超4万……短期效果立竿见影——昂科威Plus月销从2000辆飙升至1.4万辆,君越5天订单破5000。但代价同样惨重:
品牌溢价崩塌:君越从20万级B级车跌至10万区间,彻底摧毁“美系豪华”认知;
用户信任危机:老车主因残值暴跌集体维权,新用户养成“等降价”心理;
经销商反噬:终端利润被压缩至冰点,多地4S店选择关停退网。
一位资深汽车分析师指出:“别克正在重演现代起亚的悲剧——用降价换销量,最终沦为‘廉价车代名词’。”

三、ENCASA孤注一掷:MPV之王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面对绝境,别克将翻盘希望押注在ENCASA上。这款车的确亮点十足:
尺寸碾压竞品:车长5.26米、轴距3.16米,比埃尔法更大;
混动技术升级:1.5T插混系统+宁德时代40.9度电池,纯电续航180公里;
豪华配置拉满:Avenir版六座布局、双色车身、航空级座椅。
但市场质疑声不断:
定价风险:50万级市场已被腾势D9、极氪009瓜分,别克品牌力能否支撑?
技术短板:对比理想MPV的智能座舱、小鹏的自动驾驶,ENCASA仍缺乏差异化优势;

四、生死赌局:别克的出路在哪里?
别克并非没有底牌。2025年计划推出的4款全新电动车型、50亿元智能网联研发中心投入,都显示出转型决心。但要真正翻身,必须解决三大核心问题:
1. 重塑品牌价值:停止“以价换量”,通过设计、服务重建高端认知;
2. 深度本土化:从研发到营销全面贴近中国用户需求,而非“特供车”小修小补;
3. 拥抱生态竞争:与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合作,补齐智能化和生态短板。
正如一位行业观察家所言:“别克需要一场从‘造车逻辑’到‘用户思维’的彻底革命。否则,ENCASA再豪华,也只是一曲‘美系贵族’的挽歌。”

结语:
从GL8独霸MPV市场20年,到ENCASA的背水一战,别克的命运起伏堪称中国车市转型的缩影。当“以市场换技术”的时代终结,所有合资品牌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如何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中,找到比“降价”更可持续的生存之道?对于别克而言,2025年或许是其最后的机会窗口——要么涅槃重生,要么成为下一个“铃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