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3发布于:明锐车友圈
又是一年麦收季 现在正是麦收季节,趁着端午节假期,回老家帮忙收麦子!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麦收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麦收对大人来说是劳累,是喜悦,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参与的抢收之战。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再也不会上演那样热火朝天的场景。 记忆中,每年麦熟一周前,父亲就开始压场。找一块空地或是在自家院子里,把地耙松,然后泼上水,铺上麦秸,用石磙反复碾压,直到麦场被压的坚硬发亮,能照出人影来才算成功。整饰好的麦场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孩子们在那里赤着脚翻跟头,跳皮筋,打陀螺,丢沙包……玩的不亦乐乎。 接下来就该磨镰刀了,父亲会把家里所有的镰刀集中起来,找好磨刀石,准备好脸盆,放上半盆水,专心致志的磨起来。边磨边用手在刀刃上尝试,看看是不是锋利。片刻功夫,一把把生锈的镰刀就会变得埕钢瓦亮,锋利无比。父亲边磨边检验有无松动和损坏,好及时维修和更换。一切准备完毕,收麦大战就拉开了序幕。 第二天,天还没亮,人们像约好了似的,相继都出现在田间地头。农忙时节,没有最早,只有更早。不违农时是先辈们留下的信条。烈日一烘,在加上风吹,麦穗就焦,再不收割,麦子就会脱穗减产,那可是除去公粮外一家老小的口粮啊!六月的天,娃娃的脸,天气说变就变,为保证质量要在下雨之前把麦割完。因此麦收时节是抢收,是一年最急促最忙的时节。 等麦子割完,人们又会再打麦场上演奏一首扎麦,碾麦,的恢宏之曲。男人们挥动铡刀,纵身向上一跃,两膀用力一叫劲,“嗨”麦穗就会头分两地,女人快速抱起麦根,男人把麦穗顺势用脚向麦场一踢,然后进行下一个。等到把所有的麦穗都扎完,然后用杈把麦穗摊在麦场上进行暴晒,这样才容易使麦穗与麦秆脱离,才容易碾碎。等过了晌午,人们也歇息的差不多了,也缓过劲了,麦穗也晒的差不多了,碾麦的场景就拉开了序幕。 麦子碾压完毕,就开始起场,用杈把麦秸挑到一边,让麦粒与麦秸完全分离。然后趁着风向开始扬场。扬场是力气活,是男人的活。女人用铁锹一掀,男人端着簸箕顺着风向向空中一扬,一扬一收,“唰唰唰”抛出彩虹般的抛物线,麦粒顺势落地,麦糠洋洋洒洒飘荡空中,然后又顺势落在一处。等一切完毕,干干净净的麦粒就会堆成一座金灿灿的小山。剩下的就是晒麦子,晒干后装袋入库!看着金灿灿的麦子,老百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又是一年麦收时,随着社会的发展,麦田里响起收割机震耳欲聋的声音,机器一开,几十亩麦田顷刻之间一扫而光。你再看,秸秆被粉的碎碎的,黄灿灿的麦粒嬉笑打闹着进入储存仓,以前那种割麦,扎麦,打麦,碾麦的场景像古船一般沉浸在历史的长河里。那种农民在骄阳下热火朝天辛勤劳动的场景再也不会上演,只剩下我们这一代人对麦收的回忆…… 徘徊于乡间小路,金黄的麦子连成一片就像一座金色的海洋。微风一吹 ,麦子一晃一晃的就像波浪一样。 麦田里,麦穗粒粒饱满。金闪闪、黄灿灿越发光耀夺目,像洒满一地金子,风一吹麦浪滚滚,让人心旷神怡! 一台台大型收割机,在茫茫的麦田间,不停的日夜吼声奔忙收割着麦子! 湿麦一日翻八遍,烈阳三日可入仓!现在不缺吃喝,基本都是晾晒一天直接卖掉,省的来回折腾再往家里拉了!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