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决续航问题,死磕充电技术根本做不到。
譬如,现在最快的充电技术,也要30分钟才能彻底充满;但新一代的换电技术,不到3分钟就能原地复活。
所以,换电不单单是比充电快而已,甚至比加油还快,直接就能扫清续航焦虑。
但奇怪的是,最早入局的特斯拉,却放弃了这些美好的技术,反而被蔚来捡起来后,一直苦苦坚持。这究竟是为啥呢?
难道蔚来的换电没有未来吗?有从业者说出了关键,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1个原因,水土不服,特斯拉根本玩不转
如果特斯拉不是美国车企,而是中国车企,肯定会坚持换电了。
毕竟,我国的用车环境,天然就适合玩换电。
一方面,人口密度很大;另一方面,电车也很普及。
在这样的情况下,随便在城区搞个换电站,都有潜在的滚滚客流。
就算蔚来的销量很差(支撑换电的车很少),搞了10来年也就2500座换电站(换电站也没那么多)。
但在这样劣势情况下,蔚来都把这门生意做起来了——这还不是我国的环境很适合玩换电的证明吗?

但相比之下,美国的环境就截然相反了。
由于地广人稀,他们连简单的充电桩都搞不定,更不要说换电站了。
更糟糕的情况是,北美的电车市场也很拉跨。
以特斯拉为例,早前死磕北美市场,差点没给干倒闭,还是来中国建厂后,才转危为安。
即便目前,北美新能源渗透率也才10.12%,而我国都飙到50%了。
就这个趋势,连电车能不能活下来,都很悬。
所以,特斯拉在北美玩换电,就跟在寺庙里卖肉夹馍一样,根本是白费力气。

第2个原因,成本太高,特斯拉想玩也玩不动
毕竟,特斯拉的换电技术,是在2013年演示的。
别看给Model S(图片|配置|询价)换电池,只用了短短90 秒,比2024年的蔚来还牛。
但用鼻子想想都知道,这玩意就是个PPT——这也是特斯拉的惯例了
譬如,7年前发布的跑车Roadster,至今没有量产。刚刚发布的 Robotaxi,同样遥遥无期。
说白了,就是用来拉投资的——我展示这个玩意,有投资者看好,拉到融资才能继续研究,不然就流产。
所以,在10年前,根本没人看好特斯拉玩换电,肯定不会砸钱。

不仅如此,就是特斯拉自己硬要玩,也玩不转的。
因为换电站真的烧钱。
譬如,根据李斌自己的说法,蔚来一座换电站成本,就在200万-300万。
所以,搞了6年半,亏了970亿,也就建了2500座——实在太难了。
还是因为蔚来死磕换电,是要做光伏生意,有取代加油站的野心,才有很多人愿意投资。
因为这样的缘故,蔚来还能苦苦坚持。
但特斯拉是啥情况,前面也提及了,当时都快干倒闭了,哪有闲钱玩这个?
就算很看好这项技术的潜力,也只能果断放弃了。

第3个原因,死磕换电,对造车不利
毕竟,换电与造车根本上是两码事——表面上相得益彰,实际上相互冲突。
这也要从2点来分析。
第一点,电池技术在疯狂进步。
以铁锂电池为例,去年能量密度还在100 kW/kg;但今年吉利的刀片电池,还有宁德时代的神行PLUS,都给干到200 kW/kg.
这就意味着,把新电池做到同样的续航,体积就能减小一半——根本没法给老电池统一接口。
硬要统一接口,车子只能一直用老电池,竞争力就没了。

第2点,使用可拆卸电池,安全性很揪心。
为了照顾好电池这个宝宝,以防磕着碰着,一些好的车子,早都用上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了。
说白了就是,这项技术会将车身、底盘与电池压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固三明治结构——这跟换电技术刚好背道而驰。
因为换电技术,是把电池做成可拆卸式。
对电池频繁拆卸,磨损日益增加,本来就很揪心的安全性,更要一天比一天揪心。
所以,但凡对造车有点追求的车企,都会选择CTB技术了,这就只能抛弃换电。
至于蔚来,做好换电就能取代加油站,无疑更赚,优先度就更高了。

总而言之,换电看似可以媲美加油,但要实现这个效果很难。
即便有庞大的电车市场,也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也远远不够。
毕竟,不仅让奔驰与五菱统一接口很难,就是蔚来与自己的乐道,都没统一接口。
别指望什么车都能互换电池,更别指望老车用新电池了——都是天方夜谭。
所以,换电的潜力实际很骨感,费里不讨好,也难怪特斯拉会放弃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