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车迷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Dream Car,这个词中文可以翻译为梦想车或者幻想之车,有的人心中喜欢那些风驰电掣的超级跑车,也有人喜欢那些豪华轿车或者硬汉越野车。而我认为DreamCar其中的精髓应该是在Dream,美好却很难拥有!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我的Dream Car,一款外观豪华的美式经典跑车凯迪拉克Allante,其实在我很小的时候,通过一部美国电影认识了这款车,电影里的主角还特别在影片中介绍了这款车,凯迪拉克Allante搭载4.6L北极星V8发动机,最大功率300马力,零百加速仅需6.7秒,童年时期的我对这款红色的豪华敞篷美式跑车记忆犹新。

关于凯迪拉克Allante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的美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通用汽车、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集团不断开发新车,以适应大量的市场需求。此时进口车也大举入侵,平价车市场来了丰田这位强劲的日本竞争者,高级车市场则有奔驰、宝马和捷豹搅局。

当时年轻一辈的美国人开始有购车能力,他们不愿跟父亲、爷爷一样开着奥兹莫比尔、别克、凯迪拉克等传统美系大车,而富豪更是将购买欧洲豪华进口车视为社会地位的象征,因此让通用汽车不得不祭出相应政策。
例如凯迪拉克就推出所谓European-inspired的欧风小型轿车Cimarron,也孕育出如Eldorado Coupe的短轴跑车,尽管引起通用汽车内部保守派的反弹,但高层认为势在必行,其中最具话题性的,就属1982年原厂代号Callisto的Ultra-Luxury Roadster双座敞篷跑车计划方案,也就是今天要介绍的主角——凯迪拉克Allante。

凯迪拉克计划是与奔驰SL、捷豹XJS两款欧洲豪华敞篷跑车竞争,这两款车外形卓越、内饰豪华、性能强劲,尤以SL深受美国有钱人的喜爱。时任凯迪拉克总经理的Bob Burger认为想要制造一款让消费者买单的凯迪拉克敞篷跑车,就必须跳出传统美式思维、注入欧洲风格,因此决议与欧洲车厂合作,最后中选的,是在设计界享誉美名的意大利宾尼法利纳。宾尼法利纳以承接法拉利的设计案著名,除了包含Testarossa在内的多款经典法拉利外,也曾为劳斯莱斯设计豪华双门跑车Camargue,当年designed by Pininfarina代表着非凡价值,凯迪拉克高层认为此合作案将有助于旗下全新双门跑车的市场声望。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意大利设计公司不仅负责整车的设计,而且还负责在意大利的工厂内生产每一辆凯迪拉克Allante的车身。车身上的发动机盖和行李箱盖使用了大量来自西德的双镀锌钢,而Pininfarina(宾尼法利纳)又在车身的其他位置使用了很多铝材质,复合材质的应用降低了整车行驶中产生的震动和风噪。

凯迪拉克倾向将外观与内饰设计主导权全权交付给宾尼法利纳负责,尽量降低干预,以期摆脱传统美国车框架,打造出拥有欧洲风格的运动型跑车,据说凯迪拉克仅提出一个要求,就是认得一眼即知是辆凯迪拉克,殊不知这对宾尼法利纳才是最大的挑战!

当然,矛盾的心态随之产生,以宏大汽车工业自居的美国人,再怎样也不希望这款新一代豪华敞篷跑车身上流的是别人的血统,经过管理阶层的反复讨论后,最后提出一项大胆的计划,那就是号称是史上最长、横跨大西洋的生产线,凯迪拉克称之为Allante Air Bridge。

首先我们要交代Callisto计划的最后成果,为何取名Allante?其实Allante背后没有任何的意义,单纯是通用汽车从1700组电脑生成名单中挑选而出;但制造出一辆Allante的过程却是前所未有的复杂,而且昂贵,当时评论家纷纷抨击通用汽车将会为这个名为Allante Air Bridge的跨海生产线付出庞大代价。

为了让Allante开起来仍旧是一辆地道的美国车,因此凡是与引擎、底盘等相关的机械结构件,都与品牌其他车型共享。其制作流程为,在美国先将电子设备、空调、转向机等组件装配在底盘主构件与车架上,然后以空运方式送至位于意大利都灵的宾尼法利纳总部工厂,装上完成涂装的车壳与敞篷结构。

宾尼法利纳所设计的敞篷采用手动软篷,并一直延续至1993年停产,从未考虑采用奔驰SL的电动软篷机构,此外,宾尼法利纳也为Allante开发一组专用的铝合金硬顶,重量仅23kg,两名成人用不着花上太多力气即可搬运。

在完成以上流程后,半成品会送往宾尼法利纳另一处位于San Glorgio的装配工厂,完成外饰件与内饰安装作业;San Glorgio工厂是专为Allante而投资开设,你不难想象,为了打造出一辆Allante,凯迪拉克是花费多大的心血在里头。

由San Glorgio工厂装配完成的Allante,仍是半成品状态,接下来又要以空运方式运回凯迪拉克位于密歇根州的Hamtramck工厂,进行最后的引擎、变速箱、悬挂、副车架、传动系统、油箱、轮胎,以及博世第三代ABS刹车系统等安装工作。这来回一趟的跨海运输距离高达8600英里,也因此被称为史上最长的九千英里生产线。

凯迪拉克Allante在1987年正式于北美上市,原厂将年销售目标定在6000辆,试想每一辆Allante都要以空运往返美国与意大利,运输费用是何其高!为何不选择海运?凯迪拉克认为时间就是金钱,经计算,使用空运的库存压力是300辆,远低于海运的1000辆,而且空运能免除海运遭受海水气流侵蚀的风险。

空运车辆是另一项专业领域,凯迪拉克找上意大利航空与德国汉莎航空合作,将总计三架波音747货机的内部进行改装,每趟次能将56辆车稳固安全地送往目的地。

这个合作案在1985年就拍板定案,同年12月凯迪拉克还特别与Alitalia在机上举办签约仪式,这种挥霍无度的汽车制造流程在当时更是成了世界各地的头条新闻。

据估计仅仅一辆车的车身运输成本就达到了4800美元。

凯迪拉克Allante有着史上最长9000英里生产线的称号,原因是每一辆车都经历美国密歇根→意大利都灵→美国密歇根的跨洋飞行,共有三架波音747货机执行运送任务,特别定做的货架可确保车辆在航程中安全稳固,每趟次可运送56辆汽车。

1987年,凯迪拉克Allante正式进驻美国各大凯迪拉克展厅,果不其然,其售价高得惊人,基本款售价约从5.5万美元起,当时凯迪拉克旗下另一款Eldorado Coupe不过2.4万美元,可见身价之高昂,是凯迪拉克最昂贵的车型。当然,贵有贵的道理,撇除给予宾尼法利纳的设计与制造费用、庞大的空运开销,Allante确实是一款高格调的豪华双座敞篷车,内饰采用上等的意大利皮革包覆,标准的酒红色基调别具奢华品位,而那两张Recaro制作的10向电动调整座椅更是大为加分。

由宾尼法利纳主导设计的内饰,保留美国车方正宽敞的格局,但明显可见车门饰板、仪表与中控台构成环绕驾驶者的设计,则是注入欧洲思维,而那一直串由上而下整齐罗列电子恒温空调、多功能行车电脑、Delco Symphony杜比环绕音响的直立式中控台,也增加了配备丰富的豪华感受。

要知道,80年代的美国车一向走在时代前端,这方面Allante当然也不例外,包含彩色数字仪表板、可免持通话的车用移动电话,另为适应电子设备的剧增,凯迪拉克为其设计Multiplex wiring多路布线系统,万一其中一条线路故障,也不会连带影响其他功能的正常运作,皆是高科技的象征。

新车还使用了来自日本Yasaki公司的数字仪表板和液晶显示器。当你轻按点火开关后,黑色的平板液晶面板就会亮起,上面有转速表、速度表和温度计的数字显示,这在当时是相当潮流的配置,不过在阳光直射的情况下会受到一些影响。

凯迪拉克Allante简洁优雅的外形确实在一群正统美国车中独树一帜,风格与当时几款同样由宾尼法利纳操刀的欧洲车相近,消费者评价普遍看好。

然而在上市的第一年只卖出3363辆,仅是目标值的一半,一来是成本高昂导致未与XJS与SL大幅度拉开价格差距,二来则是新车上市没多久就接到不少的客户投诉,多是软篷漏水、数字仪表故障,种下声望低落的前因。

结果1988年销量立刻下滑至2569辆。资料显示,软篷漏水一事早在试装阶段便已发现,宾尼法利纳曾向凯迪拉克报告此事,以争取更长的时间来寻求解决,然而凯迪拉克坚持在预定的时间在美推出,因而种下悲剧。

专业评论家便指出,Allante销量不如预期起因于一连串的决策错误与管理控制的草率;而另一个来自性能本格派的声音,则是将原因归咎在Allante采用的前轮驱动设计,在操控乐趣与驾驶质量上还是敌不过采用后轮驱动的欧洲对手。

凯迪拉克Allante初期搭载凯迪拉克自家代号HT-4100的4.1升V8引擎,该发动机的性能与动力都是出了名的低,最大功率仅为170马力,传动系统搭配四速自动变速箱。1989年趁销售疲软之际换装排量更大的4.5升引擎,最大功率为200马力,扭矩为366牛·米,0-100km/h的加速时间为8秒,最高时速为210km/h。经过升级当年与隔年的销量又重回3000辆大关,但仍与预期的6000辆目标有很大的落差。

凯迪拉克Allante在每一个年度的车型上陆陆续续增加先进配备,包含自动吸附行李箱盖、PASS防盗钥匙、速度感应动力辅助转向系统、驾驶座气囊、循迹控制系统、可调阻尼电子避震、车库遥控器等。
凯迪拉克Allante最后一次升级是1993年,新车换装全新4.6升Northstar(北极星)引擎,最大功率达到了300马力传动系统匹配全新四速自动变速箱,0~60mph加速一举挺进至6.4秒,极速蹿升到230km/h,底盘也换上新式主动式电子悬挂,性能可以说与奔驰SL500并驾齐驱。

这款车搭载的四凸轮全铝北极星发动机在当时绝对算得上全世界最为先进的汽车发动机之一了,发动机技术先进动力强劲并且相当容易维护,官方给出的保养间隔为7500英里(约合12700公里),不过在同一年,凯迪拉克Allante正式宣布停产。尽管短短半年时间数量瞬间冲高到4670辆,但仍无法改变凯迪拉克终止生产的决心,统计1987—1993年共7年的销售期,Allante共计生产约2.1万辆。

在海外经典车网站中可以看到车况较好的汽车价格在1万美元左右,而那些近乎全新的则可以被认为是天价,通过销售记录数据可以看到此前在美国某凯迪拉克经销商处,一辆全新的1993年凯迪拉克Allante的成交价为7.7万美元(约合49万元人民币),而一辆全新的保时捷Panamera在美国市场的起售价为8.8万美元。

在海外的车友论坛上我了解到,最末期的搭载北极星发动机的车型并非没有太多缺点,随着车辆的增长会出现外壳密封不良相关的漏油问题,经过拆卸发动机修复就可轻松解决。


最近我在经典车市场闲逛之余发现了一辆1993年凯迪拉克Allante,截至目前仅行驶了不到50,000英里,要价为8,600美元。看见这样的价格真的让我甚是心动,毕竟这可是我梦中的我的Dream Car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