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奥迪在车型命名上的“折腾”,让不少车迷和业内人士都摸不着头脑。回想起2023年,奥迪正式官宣了一项颇为大胆的命名规则调整计划——今后燃油车将采用奇数命名,而电动车则会以偶数来标识。原本大家都满心期待着这一全新命名体系的全面落地,毕竟奥迪在后续的推广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宣传。可谁能想到,仅仅过了两年,就在新车都已陆续亮相的关键时刻,奥迪却突然宣布放弃这一计划,转头回归传统命名方式。这一番操作,实在是让人猝不及防。

那奥迪为什么要放弃呢?背后的原因其实可以归结为两大关键因素。
先来说说电动车的销售业绩。过去这几年,奥迪在电动化转型这条赛道上,那可以说是铆足了劲往前冲,投入了大量资源,改名也是为了给电动车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现实却给了奥迪沉重一击。2024年的销售数据显示,奥迪全球纯电动车的销量仅仅只有十六万四千辆,在总销量中的占比连10%都不到,和2023年相比,还下滑了8%。与此同时,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2024年,奥迪在中国、北美、欧洲这些重要市场的销量纷纷出现下滑趋势。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比起布局未来的电动市场,当下稳住阵脚、止住销量下滑的态势才是当务之急。而在这方面,燃油车显然更靠谱。像A4和A6这样的经典车型,它们拥有深厚的品牌积淀,通过产品升级来提升销量,才是奥迪目前的重中之重,实在没必要为了尚未成气候的电动车,牺牲这些久经市场考验的“老将”。
再就是企业战略层面的变动。当初力推改名计划的,是奥迪的前任CEO杜斯曼。他和大众集团的前任CEO迪斯,都是电动化转型的坚定倡导者。在他们规划的宏伟蓝图里,大众集团要逐步停止传统内燃机的研发,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实现全面纯电化。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大众集团的转型进度远远没有达到预期,迪斯和杜斯曼也先后离开了各自的岗位。如今,新任CEO杜尔纳上台后,果断调整战略方向,对之前的激进做法予以否定。他认为,奥迪当下的发展困境,很大程度上是过度聚焦纯电、忽视内燃机导致的。为了扭转局面,奥迪需要重新重视内燃机和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车型的推广,适当放缓纯电动战略的推进速度。如此一来,撤回改名计划也就顺理成章了。
虽说奥迪在命名策略上的调整,从企业战略的宏观角度看,是为了适应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但具体到车型层面,麻烦可就大了。就拿新推出的A5来说,为了让原本钟情于A4L的消费者接受A5L这个新名字,奥迪在中国市场投入了海量的宣传资源,做了大量的推广工作。可眼瞅着车子马上就要上市了,改名计划却戛然而止。按照奥迪目前给出的说法,已经上市的车型不会再更改名字,但像A5L这种已经发布、即将上市的车型该如何处理,却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要是把名字改回A4L,之前投入的大量心血和资源就全部付诸东流,而且频繁变更名字,无疑会让消费者在购车时犹豫不决,影响购买决策。要是坚持不改名,那A4L这个承载着无数品牌记忆和历史底蕴的经典车名,后续该如何运作就成了一个棘手难题。随着现款A4L逐渐退出市场,未来还会不会推出以A4L命名的燃油车?如果推出,现在的A5L又该何去何从?这些问题,目前都没有答案。
其实,奥迪面临的这些困境,并非个例。奔驰的EQ品牌、宝马的i系列,这些同样在电动化转型道路上大步迈进的德系品牌,或多或少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未来,它们又将如何在市场的浪潮中找准方向,化解难题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