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档,截至目前《哪吒之魔童闹海》以121.19亿票房横扫全球影史榜单,导演饺子凭借两部作品累计171亿票房,超越陈思诚登顶中国导演票房榜榜首。这位曾因“啃老三年”饱受争议的药学生,如何用一场“不认命”的逆袭,改写中国动画的命运?

一、票房神话:从50亿到171亿的“魔童”奇迹
截至2月17日,《哪吒2》全球票房突破121.19亿,位列全球动画电影第二,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导演的桂冠首次由动画导演摘得。这背后是饺子与团队“五年磨一剑”的极致死磕——4000人团队、80%特效镜头、上百次角色表情调试,甚至一个镜头贯穿五年制作周期。

票房分账同样震撼:扣除8.3%专项税费后,片方分账超36亿。作为可可豆动画(持股56%)和自在境界文化(持股51%)的实际控制人,饺子不仅是创作者,更是资本赢家。而光线传媒作为主要出品方,股价8天暴涨264%,印证了“动画黄金时代”的来临。
二、逆袭人生:母亲的“无条件支持”与三次“不认命”
1. 药学转动画:一场“浪费生命”的豪赌
2002年,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大三学生杨宇(饺子本名)决定自学三维动画。面对母亲“你想好了吗”的询问,他毅然放弃安稳药企职位,开启三年零收入的“啃老”生涯。母亲用每月1000元退休金支撑家庭,甚至抵押房产,只为守护儿子的动画梦。

2. 从短片到封神:死磕出中国动画天花板
首部作品《打,打个大西瓜》耗时三年,国际获奖却无人问津;《哪吒1》剧本打磨两年,100版哪吒形象迭代,最终以50亿票房打破“动画低幼”偏见;《哪吒2》闭关五年,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升级为“向死而生”的哲学命题。
3. 拒绝赚快钱:宁缺毋滥的“匠人逻辑”
当市场呼吁趁热推出《哪吒3》时,饺子直言:“动画是一辈子的事,不是赚快钱。”他坦言《哪吒2》原计划四年完成,但为追求完美不惜延期,“即使观众批评,也要对得起每一帧”。

三、行业启示:中国动画的“封神宇宙”与未来挑战
《哪吒》系列的成功绝非偶然:
- 技术突破:60余家团队协作、1600人参与制作,国产动画工业化体系初现雏形;
- 文化重构:传统神话嫁接现代价值观,“家庭羁绊”“命运抗争”引发全球共鸣;
- 资本觉醒:光线传媒通过控股彩条屋等公司布局动画赛道,推动行业从“小作坊”向“大制作”转型。
然而,饺子清醒指出:“国产动画崛起不能靠一人之力。”他致敬《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强调行业需要更多“以真心换真心”的创作者。

四、争议与思考:是“啃老三年”还是“母爱托举”?
网友曾质疑饺子“啃老”成就神话,但母亲那句“你想好了吗”的背后,是超越世俗眼光的信任:最高级的教育,是允许孩子“浪费”时间追逐热爱。如今,饺子将这份母爱融入作品,让哪吒的叛逆与李靖的沉默形成对照,揭示中国式亲子关系的深层张力。
从医学生到票房之王,饺子用23年完成了一场“逆天改命”的壮举。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传奇,更是一代中国动画人的缩影——在资本与艺术的博弈中坚守匠心,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寻找共鸣。正如网友所言:“哪吒的烟熏妆里,藏着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