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4日,上汽大众在其上海车辆安全开发中心举办“途昂(图片|配置|询价)Pro安全品质开放日”活动。这场以“安全零妥协”为主题的技术展示,不仅通过实车碰撞、翻滚试验等极限测试展现了途昂Pro的被动安全性能,更引发行业对智能化浪潮下汽车安全本质的深度思考。

超越国标:用“自虐式测试”定义安全新标杆
活动现场,两辆途昂Pro分别以56km/h完成正面100%刚性壁障碰撞试验,以及时速42km/h的沙地绊翻试验。碰撞后,车辆A/B/C柱未变形、隐藏式门把手自动弹出、9个气囊精准展开,而翻滚试验中保压气帘维持6秒防护的细节设计,均印证了其“全场景防护”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大众的安全测试标准远超行业常规:
追尾测试:采用1.8吨冲击质量(行业标准1.1吨),模拟满载极端工况;
环境验证:气囊点爆试验覆盖-35℃至90℃温度范围,模拟15年老化零件状态;
冗余设计:C-NCAP仅要求三选一的翻滚测试项目,途昂Pro完成全部三种工况。
“安全不是为‘跑分’服务,而是应对真实道路的未知风险。”上汽大众工程师在技术解析会上强调,这种“自虐式测试”逻辑,正是其安全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亿元“假人军团”背后的数据革命
活动中首次亮相的“假人军团”成为焦点。49具假人涵盖不同年龄、体型,其中THOR型号假人单具价值超750万元,配备128个传感器,可精准模拟人体骨折风险。这些假人在恒温恒湿环境中储存,以维持仿生特性,其采集的数据直接用于优化车身结构、约束系统等关键设计。
途昂Pro开发周期内,假人参与碰撞测试达149人次,配合367项安全测试、2333次实验,最终实现82.3%高强度钢车身(热成型钢占比26.8%)和7.28米激光焊接工艺的应用。这种“数据驱动安全”的模式,打破了传统车企依赖经验积累的研发路径。
智能化时代的安全悖论与破局
当前,国内中大型SUV市场年销量突破164.6万辆(同比增长52.5%),但竞争焦点多集中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显性配置。途昂Pro的1.71亿元安全研发投入(占整车开发成本显著比例),则揭示了一个常被忽视的行业真相:安全仍是汽车工业的“隐形技术高地”。

用户需求与技术信仰的平衡
“当全民热议智驾时,我们更需坚守安全的终极防线。”上汽大众技术负责人表示。途昂Pro的安全设计逻辑体现了两大核心:沙地翻滚试验模拟避障失控场景,气囊保压6秒对应多圈翻滚风险,均基于中国道路事故数据分析;相比“冰箱彩电”的快速消费属性,激光焊接、高强钢等隐形投入,契合家庭用户“十年用车周期”的需求本质。
结语:重新定义安全的“价值坐标系”
在智能化与价格战交织的汽车市场,上汽大众途昂Pro通过这场开放日,完成了一次对安全本质的回归宣言。其意义不仅在于展示一款车的安全性能,更在于为行业树立了“以用户真实风险定义技术边界”的标杆。当车企纷纷追逐智能化的“加速度”时,或许更需思考:如何在技术狂欢中守护生命的“底线速度”?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看不见的碰撞数据与亿元假人的传感器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