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车企接棒全民智驾平权革命。
3月3日,海南三亚,吉利在“吉利AI智能科技发布会”上声势浩大地宣布,“千里浩瀚”高阶智驾方案,将覆盖吉利控股集团全系不同价位车型。

而在不到一个月之前,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技术矩阵,宣布全系车型标配高阶系统,价格触达7万元起;最近几天,特斯拉FSD正式进入中国接受考验。车企智驾战已经进入了新维度,券商已经将2025年视为智驾平权的元年。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吉利不止一次提到“安全”两个字,用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的话说,“安全平权是智驾的基础。”很显然,吉利的智驾平权,是将安全平权作为核心的。
一直以来有一种声音认为,随着技术的普及和价格下探,智驾功能将来会像安全带一样,成为汽车的标配,这意味着智驾所带来的溢价,也将逐渐消失。那么至少在短期内,吉利希望以安全平权来作为自己智驾体系的“护城河”。
而随着智驾系统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由于驾驶员对智能驾驶系统的过度依赖所产生的安全风险问题,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谁能够为安全冗余和体验升级买单,谁就将占领这一赛道的新一轮心智争夺。

这应该也是吉利此次推出千里浩瀚,并将安全视为智驾第一优先级的深度考量。
安全的智驾需要充足的算力支持,吉利成立的星睿智算中心2.0,其综合算力达到了23.5EFLOPS。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相当于每秒能处理 23.5 亿亿次运算。这个算力成绩已经能够排到中国车企第一,全球车企第二(仅次于特斯拉)。
而淦家阅表示,对智能驾驶来说,还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验证。目前,吉利具备L2级以上智驾能力的车辆已超750万辆,实际行驶数据累计百亿公里。
为了解决有些场景在实际路况下难以采集的难题,吉利采用通过自研的Al Drive大模型的场景生成能力,模拟普通用户难以预见的罕见天气、灾难场景,实现每小时生成“万公里级”复杂路况的训练效率,实现每小时生成“万公里级”的复杂驾驶工况,包括各种恶劣天气、各种特殊路况等,这种创新的方法构建了虚实融合的“世界模型”,让智驾训练效率提升了30倍。
吉利一直把安全视为底线,苦练内功打磨智驾技术。为了打造安全的智驾体系,吉利在纯视觉和激光雷达,有图和无图等多条技术路径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投入。

发布会上,吉利表示千里浩瀚规划了H1、H3、H5、H7、H9共5大层级智驾方案,其中H1层级智驾方案在已经直接上车于当天上市的2025款银河E8上。5个层级从高速NOA入门到量产L3架构的分配,和之前已经发布的比亚迪天神之眼的ABC三挡划分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千里浩瀚的H9不仅具备H7的全部功能,且达到全冗余全备份的L3级自动驾驶水平,这是行业首个可量产L3级解决方案。
而且,吉利此次宣布统一智驾技术路线,也就是旗下包括银河、领克、极氪、路特斯等在内的众多子品牌的智驾方案将会实现大一统,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战略决策。毕竟此前各个品牌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不仅研发资源分散,也增加了消费者对智驾技术理解和选择的难度。
这样一来,吉利内部将会形成合力,能够加快智能驾驶技术的迭代升级,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智驾产品。而2021年加盟极氪,此前曾经是华为智驾带头人的陈奇,这次首次以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智驾科学家的身份亮相发布会,肩负集团各品牌智驾大整合的重任,陈奇一定是千里浩瀚架构背后的灵魂人物。
事实上,说到吉利智驾在行业内的排位,此前恐怕很难排入第一梯队。但此次千里浩瀚的发布,吉利智驾技术瞬间呈现出一夜爆发的气势。
“吉利前几年围绕智能科技做了很多布局,又是搞手机,又是搞卫星,今天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吉利所有的生态都是为了汽车在发展。”淦家阅表示,吉利在2021年10月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构建“一网三体系”,就是在搭建包括芯片、操作系统、大数据、智算中心、大模型、卫星星链等等科技生态,也就是在夯实算力、算法、数据这三个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技术“底座”。

吉利把2021年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视为其AI布局的一个起点,蛰伏4年,现在这盘棋局进入收网阶段了。
“吉利把智能化发展的战略地位放得非常高,我们现在就是在各方面都一步步按照既定的计划推进。”在淦家阅看来,AI驱动的智能化发展,将开启新能源汽车的第二增长曲线。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晚上吉利还宣布翼真汽车正式并入吉利银河,同时银河系列正式升级为银河品牌。吉利当下所有的战略,都在延续《台州宣言》中的战略聚焦和战略整合。而吉利银河,这个成立不到两年的后来者,今年将会奔着100万的年交付量目标而去,成为吉利新能源最重要的销量增长引擎。

2025年开年,吉利就为自己设立了一个激进的目标,其中吉利乘用车板块要在今年实现271万辆的产销目标,和150万辆的新能源的销售目标。
进入智电时代,高价值智能驾驶方案必将在用户购车权重中占据更大的影响。2025年的战局一开场,比亚迪与吉利这两大中国车企巨头就在智驾赛道先后出牌,而这样的博弈,无疑将会推动中国汽车行业高阶智驾技术的普及应用。(文/巫马)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