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日本索尼社长川西泉的一句话,在网上炸开了锅。他说:“中国电车毫无技术可言,只会把显示屏弄得花里胡哨。” 这话啥意思?说白了,就是觉得造车这事儿,他上他也行,还能做得更好!
消息一出,“索尼跨界造车” 这事儿瞬间就火了。索尼铁粉满怀憧憬,日系车爱好者也满心期待。不过,更多的人和咱一样,就当个理性的观众,看看热闹,吃吃瓜。毕竟这年头,要是老干妈哪天说要造车,咱也不会觉得稀奇。

半年前,索尼和本田联手推出了首款电动车 AFEELA,起售价高达 65 万人民币。结果呢,被网友一顿吐槽,说这是专门割韭菜的。为啥这么说?这车续航多少、充电速度咋样,都没公布,配置表上却密密麻麻塞了 45 个摄像头,还有一块能打游戏的中控屏,简直就像个会跑的 PS5。本以为索尼憋了这么久,能给大家一个惊喜,没想到却让人失望透顶。
65 万的 “智商税”,谁会买账?
索尼本田的 AFEELA,真可谓是跨界造车的 “迷惑行为大赏”。它最大的卖点是什么?既不是续航,也不是安全,而是能玩 PS5、能看电影。这就好比花 65 万买辆车,就图个有个移动游戏厅。

除此之外,这车的配置和定价,更是让人直呼离谱。
- 价格离谱:65 万的起售价,比特斯拉 Model S 还贵,可性能参数到现在都还是个谜。索尼难道还以为靠车标就能让人买单?在大家眼里,这就是个笑话,真是离谱给离谱TaMa开门,离谱到家了。
- 技术拉跨:国产车都已经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了,AFEELA 却只敢标个 “L2+”。宁德时代的电池寿命都超百万公里了,索尼连自家车的电池供应商都不敢公布。
- 交付画饼:得等到 2026 年才能提车。要知道,小米汽车从官宣到量产,也就用了 3 年时间。网友都调侃:“等你交车,比亚迪说不定都出飞行汽车了。”
咱拿国内比较火的两款车型来对比一下,差距立马就出来了。跟索尼那 AFEELA 一(图片)对比,差距 “唰” 地就出来了。为啥只比这几个方面呢?因为索尼好多关键信息都不透露,我们只能用它公开的数据。这明显是心里没底,不敢亮真本事呀!技术跟不上,就只能靠嘴硬撑场面。说白了,这背后藏着日系车对新能源车发展深深的担忧。
日本车企集体 “破大防”
日本车企的焦虑早就不是啥秘密了。从丰田章男炮轰电动车 “不环保”,说电动车是“歪门邪道”,到本田总裁吐槽电动车 “华而不实”,再到索尼社长贬低中国技术,这一波接一波的 “集体唱衰”,其实是因为日本在新能源赛道上全面落后了。

十年前,路上很难看到中国电动车,现在呢,中国电动车占了全球 41.5% 的市场份额。要是你是日本车企,能不着急吗?为啥日本车企集体 “破防” 了?
技术路线选错:当全球都在押注锂电池的时候,日本却一门心思押宝氢能源。结果特斯拉带动了电动车的发展,氢燃料车却因为成本高、加氢站少,只能在实验室里待着。
傲慢的代价:日本以前靠燃油车垄断市场,可到了新能源时代,还守着 “车能开就行” 的老观念,车载系统就像还停留在诺基亚时代。
中国技术崛起:宁德时代的 10C 快充,10 分钟就能续航 400 公里,蔚来的 150 度电池能跑 1000 公里,华为的智驾系统连 BBA 都抢着合作。这些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把日本车企的 “技术优越感” 彻底击碎了。日本车企看着中国车企靠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实现 “弯道超车”,自己死磕氢能源却没人买账,只能酸酸地说一句:“你们就会搞大屏!” 都啥年代了,不会真有人还觉得氢能源才是汽车的未来吧?
格局决定结局,日本车企该醒醒了
从手机到汽车,日本企业似乎总在重复同样的故事:一开始看不起别人,接着看不懂别人的发展,最后想追却怎么也追不上。当年诺基亚嘲笑 iPhone 不耐摔,结果被智能手机时代淘汰。如今索尼贬低中国电车,可自家造的车却卖不动。
小编先来个锐评:
市场只看实力,光耍嘴皮子可没用。日本车企要是还沉迷于打 “嘴炮”,那只会被中国车企甩得更远。毕竟消费者都不傻,不会为傲慢掏钱,只愿意为硬技术买单。与其吐槽人家屏幕大,还不如踏踏实实地回去搞研车,终究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喷的。
大家觉得索尼这款 65 万的车值这个价吗?快来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聊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