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燃油车“永不为奴”?笑话!首个停止注册燃油新车的国家出现了

    我以前觉得,买车就是买自由:加满油,随便跑,天下任我闯。

    可最近,一条来自北欧的消息,让我突然有点慌。

    因为有人说,汽油车,可能再过几年,就得进博物馆了……

    这话可不是玩笑。毕竟,全球第一个明确限制“燃油车新车”的国家,已经出现了。

    它就是挪威!


    据报道,从2025年1月1日起,挪威将正式停止汽油和柴油汽车的注册,成为全球首个全面限制燃油新车的国家

    这可不是一时兴起的冲动,而是他们早在2018年就写进国家交通规划的“十年大目标”——到2025年底,新车销售要实现全面电动化。

    值得注意的是,这可不是瞎拍脑袋的决定——在油车还有市场的情况下,就强行玩这一出。

    事实上,电动车在挪威的市场占比已超过90%。

    按照这个数据,停止燃油车的注册,可以说是势在必行了。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人会认为:

    这国家是不是特别缺油,或者说气候特别好?不然,为什么要搞得这么激进?

    但事实,刚好相反。

    挪威不仅不缺油,还是西欧最大的产油国,也是全球第三大石油出口国。

    这个“石油资源的丰厚度”,即使放在欧洲,也就仅次于俄罗斯,妥妥的能源强国。

    更狠的是,它全国才500多万人,人均石油出口量堪称“富得流油”。

    按理说,他们完全可以继续躺在石油红利上,开着大排量SUV,享受燃油车带来的动力和快感。

    但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不缺油、也不差钱的国家,率先对燃油车说了“不”。

    不仅不靠油车过日子,还干脆直接掐断它的未来。

    更魔幻的是,挪威的气候比我们想象中更不适合电动车。

    它三分之二的国土在北极圈附近,冬天动辄零下20℃,开一圈车回来,续航能直接掉一半。

    你要说电动车在那儿开得轻松,那真是冤枉他们了。

    可即便如此,电动车在挪威的新车销量占比,依然突破了90%。

    这说明了什么?

    不是他们“条件更好”,而是他们更早看清了方向,也更敢于转身——哪怕是从自己最熟悉、最依赖的东西里抽身而出。

    参考这个情况,我们肯定也会跟随,速度也远比想象中要快。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方面,我们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实在太高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也就是说,我们用的每10桶油,有7桶是从国外买来的。

    而且买还不是重点,关键是买来的油,大部分要靠海运运进来,途经马六甲海峡、南海等地。

    一旦哪天国际局势一紧张,或者原油价格猛涨,我们就会瞬间被卡住脖子。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的“能源焦虑”。

    别看现在油价还算稳定,可我们真的是用着别人的油,操着自己的心。

    每次国际局势有点风吹草动,我们就得算计得紧巴巴的,连汽油价格都跟着坐过山车。

    所以,从国家层面来看,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就是迟早要走的路。

    不是我们想不想的问题,而是我们必须主动提前准备,不能像过去一样“等形势逼着我们变”。

    另一方面,我们又有一个别人羡慕不来的优势:

    新能源汽车的完整产业链,已经在中国扎下了根。

    从电池、电驱、电控,到整车制造、充电设施,再到智能化、软件化,中国在新能源车这条路上,已经跑在了世界最前面。

    换句话说,我们不是没得选,而是有底气率先转型。

    当挪威这种资源富足的国家,都开始抽身的时候。

    我们这样能源结构高度依赖外部,又正好在新能源产业上“具备全链路竞争力”的国家,如果不快速跟进,才是真的错失时代红利。

    所以,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条路——我们不仅会走,而且会走得比你想的快很多。

    总的来看,挪威限制燃油新车并不是遥远的“欧洲奇观”,而是未来现实的预演。

    尤其对我们来说,这不只是产业升级、能源结构的转型,更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

    不管大家是否乐意,这一天迟早要来临。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