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老蔡聊车丨小米SU7车祸:新能源车用车安全到底谁该负责?

    老蔡白话堂头像老蔡白话堂头像
    老蔡白话堂04-02

    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一场关于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在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的新闻在网上引起激烈讨论,小米官方对事故的公告也在中午的时候发出来了,老蔡不想在事故被彻底还原出来前预设立场搞站队斗嘴,只想通过这个事故总结一下这两年我在试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和新能源车用车安全相关的问题,让我们聊聊新能源车用车安全这件事到底谁该负责以及负具体什么责任。

    小米SU7高速公路车祸已知信息

    虽然大部分网友都已经知道了这则新闻,但由于网上的信息有真有假难以分辨,我们就主要以小米官方发布的信息(原文截图放在文章最后)先还原一下车祸现场的情况,再将本次事件中网友最关注的几个问题摘出来讨论。

    从车祸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发生车祸的直接原因是车辆以97km/h的速度撞击隔离带水泥桩。

    详细还原车祸前后情况可以看出,车辆在处于NOA状态下时至少发出了一次分心提醒和一次脱手提醒,在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有减速动作并瞬间退出智驾辅助,但然而驾驶者接管车辆后一共做了两次动作:先是左打方向盘22度同时踩刹车,但从制动踏板开合角度31%可以看出,并没有一脚踩死,随后右打方向盘1度,制动踏板的开合角度变成了38%,这脚相对来说还松开了一点点,然后车子就发生了碰撞。从智驾系统退出,驾驶者开始接管车辆到撞击发生,整个过程只有2秒钟,车辆自身的减速和司机踩踏刹车造成的减速合计只让车辆的速度下降了21km/h。


    从这部分信息看出:一是驾驶者并非车主本人,二是车祸后车上紧急救援系统第一时间仍在工作,三是小米公司成立的专项小组这几天都在配合调查取证工作,四是截至发布公告时,小米公司尚未和受难者家属联系。


    车祸仍有关键信息尚未披露

    小米官方公告虽然解释了这起车祸发生的原因,也还原了发生车祸时的情况,但依然有大量关键信息尚未披露。比如:车祸发生后车辆发生的爆燃是否为动力电池受损造成的热失控导致的?车祸发生后车门是否无法打开?如果是,无法开门的原因是车门发生形变还是断电后机械锁止未解开?车内驾乘人员在发生车祸时是否处于昏迷状态?

    目前,网上对于上述问题的分析几乎都来自两处:一是自称遇难者家属的社交媒体账号,二是以《南方都市报》APP为代表的媒体报道。对该起事故展开调查的铜陵高速公路管理中心、铜陵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等单位还没有给出最终调查结果。


    电车的安全边界如何维护

    在官方通报出来前,对于这场事故我们可以做什么?这是我今天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我想主要从三个方面给出我的看法和呼吁:

    首先是汽车厂家。我一直说,车辆安全是汽车厂家不能突破的底线,这条底线以前只有气囊、安全带等被动安全配置,如今又多了智驾这套主动安全配置。看起来虽然是进步了,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规范使用问题。消费者会将对厂家在产品质量上的信任一定程度上转移到智驾等尚未成熟的技术上,如果汽车厂家过度宣传智驾、夸大智驾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影响驾驶者对于车辆智驾功能的使用规范。让消费者明确知道智驾能力的上限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厂家有责任让消费者在使用智驾功能前知道智驾功能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以及自己所购买的这台车的智驾水平能够应付什么样的场景。此前试驾丰田铂智3X的时候他们提到的“考试上岗”制度就值得众多厂家借鉴。

    除此之外,此次为消费者留出充足的逃生机会也是车企的重要责任。比如,要在气囊数量上实现高低配平权,在普及零重力座椅的同时要将安全带设置在座椅端,增加后排安全带强制提醒功能,采用电动开关门的车辆应急机械开关位置要合理等。就以出车祸的小米su7为例,这台车的机械应急开关均在储物格最内侧,很容易被杂物或者饮料瓶挡住,紧急情况下想要第一时间抠到是有困难的,不利于车内人员自救,这个问题到了su7Ultra上依然没有解决,我认为厂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这样的问题我不止在一台车上看到,还有一些车企好像生怕大家“自救”成功,为这个应急开关设计了两套解锁方案,必须先打开盖板再拉出绳索才能顺利开门。

    其次是政府部门。主要有两件事是当务之急,一是尽快完善汽车智驾相关行业规范性文件。防止出现L2+、L2++等在制度缝隙里钻空子的智驾宣传口径,并在法规层面明确限制驾驶者双手离开方向盘、双眼离开前方的时间。在统一新能源汽车智驾操作步骤的基础上,在驾照考试科目中增加新能源汽车智驾使用方法的考核,以及紧急情况下从新能源车内逃生的考核。二是加大对车企和平台的监管力度。禁止车企开展“XX公里0接管挑战赛”等容易对公众造成明显误导的宣传活动,防止智驾被过度宣传、虚假宣传。引导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加大对“边睡觉边开智驾”“边打麻将边开智驾”“主驾无人开智驾”等恶意引导消费者错误使用智驾功能视频的处罚力度,禁止报道“一觉醒来智驾把我安全送回家”等带有明显误导嫌疑的新闻素材。

    最后是驾乘者自身。现阶段任何形式的智驾都只是辅助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少开夜路、控制车速、拒绝疲劳驾驶、绝不酒驾毒驾、车上常备安全锤和灭火器,是每一个开车上路的司机都要遵守的安全法则。后排也系安全带,上车先确认逃生途径是乘客的保命法则。

    总之,快乐出门、平安回家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老蔡今天接收到了太多网络上的负面情绪,我在这里真心期盼我们的网络环境可以干净一点,车企也好、自媒体也好,多为消费者的实际利益想一想,多做点真正有利于汽车行业进步的事。最后,希望大家都能理性面对每一个品牌,敬畏速度、敬畏汽车,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愿逝者安息,愿官方公告早日发布!

    以下为小米公司公告原文: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