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事故背后:激光雷达会重新成为智驾标配吗?
老铁们好啊,苏哥我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最近这个热度超高的话题 - 小米SU7的安徽铜陵事故。这事儿别说,真是触动了整个行业的神经,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悲剧,却把智能驾驶的安全问题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说到底,这起事故背后折射的是整个行业关于「激光雷达到底要不要装」的灵魂拷问 。咱们平时买车时,那些智驾配置的差异,真的只是几万块钱的事儿吗?今天苏哥我就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好好聊聊这个事儿。
技术路线之争:视觉VS激光雷达
大家都知道,目前智能驾驶主要分两派:一派是特斯拉带头的纯视觉路线,另一派是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融合路线。小米SU7标准版就是走的前一条路,只配了毫米波雷达加摄像头,而没有装激光雷达。
这两种技术方案差别在哪?简单说,就像人类开车,单纯用眼睛看和多一个能精准测距的超级眼睛的区别 。纯视觉方案在识别物体距离上天生劣势,尤其是夜间、雨雪天、强光环境下表现更差。咱这次事故刚好发生在夜间高速施工路段,这种场景对纯视觉系统来说简直是灾难级别的挑战。

据官方通报,系统在碰撞前才2秒发出警报,而研究显示,人类接管需要至少3秒才能有效响应。这2秒的生死线, 把人机交互的缺陷暴露得淋漓尽致 。要命的是,这还不是什么极端情况,而是我们随时可能遇到的普通道路场景!
为啥车企不愿意装激光雷达?
苏哥我必须说明白,车企不装激光雷达主要是成本问题。以前一个激光雷达要好几万,现在国产化后价格已经降到了几千块,但对比纯视觉方案,还是贵了很多。
拿小米SU7来说,标准版没激光雷达售价是21.59万起,Pro版有激光雷达要24.59万起,差了3万块。但这3万块里,可不只是一个激光雷达的钱,还包括了双Orin芯片带来的算力提升,以及更多的毫米波雷达。

讲真,一个激光雷达如今成本可能就一两千块,但车企能借此多赚几万块的“智能驾驶包”,这里面的利润空间,懂的都懂 。这也是为啥特斯拉坚持纯视觉路线,直言“只有傻子才用激光雷达”的底气所在。
激光雷达真的香吗?
激光雷达确实有它的优势:
- 3D点云成像 ,能精准感知周围物体的距离、形状
- 全天候工作 ,不受光线影响,夜间、暴雨天依然清晰
- 感知距离更远 ,通常能达到200米以上,给系统留出更多反应时间

但激光雷达也不是万能的,它在强反射面(比如玻璃)、雨雪天的穿透能力也有局限。 所以行业共识是:不该单靠激光雷达,也不该单靠视觉,而是多传感器融合互补才是王道 。
竞品对比:谁家智驾更靠谱?
看看几家头部新能源车企的智驾配置:
蔚来ET7 :标配激光雷达+11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走的是高配高价路线,但城市NOA功能确实顺滑,安全性有目共睹。

小鹏G9 :早期配激光雷达,但新款居然要降本取消了,变成纯视觉路线,这波操作真是有点打脸自己之前的技术路线。
比亚迪仰望U8 :堆料狂魔,配了3个激光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简直是把特斯拉抽得满地找牙的配置,但价格也上天了。
跟这些竞品比,小米SU7标准版的智驾配置确实有点寒酸。 虽说21万价位已经很香了,但在安全这块儿,还是别太省 。
未来激光雷达会成标配吗?

苏哥我判断,这次事故过后,激光雷达极有可能重新成为高级辅助驾驶的标配,尤其是法规可能跟进。欧盟新规已经把激光雷达纳入安全评分了,咱们工信部也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指南》里提到L3级以上必须多传感器冗余。
随着国产激光雷达成本持续下降,千元时代已经到来, 多花1000块保命,真不算什么贵的投资 。像禾赛、速腾这样的激光雷达厂商最近股价大涨也不是没道理的。
最后想说,无论什么技术路线,核心还是算法。单纯堆料不解决问题,但该有的保障一定不能省。 车是买来开的,不是买来等出事的 。老铁们,如果你正打算入手智能电动车,激光雷达这个配置,你会为它多花钱吗?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