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导航成了“预言家”,背后究竟是谁在开挂?

“前方红灯,且还有6秒便将变绿,因而建议减速!”——2023年,高德地图的“红绿灯倒计时”功能上线后,网友惊呼导航成了“预言家”。网友们发出惊呼,认为导航变成了“预言家”。
有的人猜测,这是北斗卫星实现了联网;有的人则说是通过大数据进行了“算命”;甚至还有人怀疑,是导航公司雇人蹲守在路口掐着表计算时间。但真相或许会让你感到惊讶:其实这仅仅是交警与导航App之间的一种“默契合作”。
据《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白皮书》统计,2023年全国已有235个城市接入交通信号平台,烟台、西安等城市甚至实现了红绿灯倒计时全覆盖。
今天我们就扒一扒,这“黑科技”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猫腻。
1、原理揭秘——交警的“内鬼”身份实锤了
你以为导航能够像掐着手指那样就能精确算出所有事情吗?其实它只不过是个“情报售卖者”而已。

国内大部分导航所使用的红绿灯数据,是通过交警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间接获取的。拿西安来说,当地交警将2000个路口的信号灯数据同步给了百度地图。如此一来,导航应用就如同拿到了考场的标准答案一样,而且还能很巧妙地把倒计时信息直接呈现在用户手机屏幕上,方便用户查看。
为什么郊区经常失灵? 因为老式红绿灯根本没联网!一线城市的智能信号灯内置V2X模块(车路协同技术),能通过5G向导航发送实时状态 。

而在乡镇的路口,依然是那“机械般的灯”,导航仅仅能够依靠大数据去“胡乱地猜测”;比如说去监测路口车辆的起步时间,接着再反过来推算红灯的周期。
用户实测打脸算法论:凌晨3点空旷路口,导航倒计时依然精准 。如果是纯粹的算法的话,没车的时候,其实早就可能会出现误差爆炸的情况。而真相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交警在悄悄地递纸条。
2、技术真相——你以为的AI,其实是“Ctrl+C/V”
导航公司吹嘘的“黑科技”,本质是本质上其实是一种资源整合的障眼之术。 真·核心技术其实是这三板斧:
- 交警数据接口(核心资源):像烟台交警,它居然直接就给高德开放了235个路口的信号机数据,而且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多见;

- V2X路侧单元(硬件基建):在深圳以及杭州部署的RSU设备,这种设备能够让红绿灯轻松愉快地“喊话”给导航;

- 大数据补丁(无奈之举):用30%那些未联网的路口的车辆轨迹,去训练AI来预测红绿灯周期(其准确率仅仅只有60%)。
就连特斯拉的Autopilot也被扒皮:北京亦庄的自动驾驶示范区,红绿灯状态早就通过政府专线传给车载系统。
所谓“AI预判”,而且只是在政企合作这件事上套了一件科技的外衣罢了。其实就是用科技来装点政企合作,稍稍给它增添了一些科技的氛围而已。
3、未来博弈——导航公司和交警的“权力游戏”
这场技术狂欢背后,藏着更深的行业暗流。
导航公司想造反:百度地图已在亦庄试验“反向控制红绿灯”,根据车流密度,轻松愉快地建议交警调整配时。高德更是声称,要用算法去取代交管中心。

交警系统在反击:2024年新国标要求,所有智能信号灯必须接入公安专网,第三方想拿数据?得交钱+签保密协议 。 普通车主就像是“夹心饼干”,他们使用着精准的倒计时,不过却不知道自己的个人轨迹数据正被导航卖给车企,用以进行自动驾驶训练。便利的这一面,实际上是赤裸裸的数据霸权。
结尾:别让导航PUA你的驾驶本能
红绿灯倒计时着实挺不错,不过倘若过度地去依赖它,这样就有可能使你沦为“AI傀儡”:
- 安全隐患:9%的用户因盯着倒计时追尾;
- 数据泄露:85%的导航App默认收集行程记录;
- 能力退化:驾龄在3年以下的司机,其中有67%的人不会手动去预判红灯。下次使用导航的时候,不妨;把倒计时关掉,这样能找回老司机的那种灵魂。其实真正的“黑科技”,不该仅仅是信息上的差异,而是要达到人车路共同舞动的那种智慧。
(文中数据来源:公安部《2023年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白皮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车路协同发展报告》、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技术白皮书)
互动话题:你被导航坑过最惨的一次经历是什么?评论区说出你的故事,点赞前三送车载手机支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