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安徽高速发生碰撞事故、车辆燃爆,导致车上3位年轻女生丧命。随着事件曝光,舆论发酵后,小米汽车再次迎来巨大舆论风波。

这起事故目前的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因此无法对此次事故下一个定论,但是,此次事故也给行业和消费者提了个醒,“野蛮生长”的智能驾驶,是不是得有人管一管了。
在我看来,智能驾驶技术目前最大的矛盾点在于,车企在新车上市的时候大吹特吹,什么多少公里没有接管,端到端,车位到车位,什么复杂路况都能轻松搞定,但是在产品说明,官网,都会用小字注明,不能代替人类驾驶,必须保持对于驾驶的专注力。

而且,一旦开着智能驾驶出现事故,智能驾驶往往会在事故前几秒退出,然后留给驾驶者几秒的时间去处理,而在事故的定责方面,车企是不会承担任何责任的,因为它们都说明了,智能驾驶只是辅助驾驶。
上市的时候吹上天,各种高阶智驾,无限接近L3,多少公里无接管,车位到车位,出事故了就是,这只是辅助驾驶,你自己要承担全责。

以上言论不是针对小米SU7这起事故,而是行业的通病。是的,智能驾驶这个行业,现在是有些病态的。
2025年被认为是全民智驾元年,智驾能力是国内车企能否“上牌桌”的关键。20万以上的车型,没有智驾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而且,如今的高阶智驾技术,有全系普及的趋势,比亚迪7万多,奇瑞6万多的车型,都要开始搭载高快领航了。

然而,小米SU7这类事故炸醒了很多人——真正意义上的“智驾平权”,不仅需要车企升级算法、把价格打下来,更需要完善保障,让更多人放心使用。也让很多高速公路打起了标语,请关闭智能驾驶,智能驾驶不能代替人驾等等。
小米SU7的悲剧,以最惨痛的方式揭示了智能电动车行业的深层矛盾:在资本追捧与市场狂热的裹挟下,安全与责任是否沦为次要?技术发展固然令人振奋,但若失去对生命的敬畏,所有创新都将失去意义。

正如网友所言:“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唯有将安全置于首位,车企才能真正赢得未来。这场事故,或许正是行业回归理性、重塑价值的转折点。稳定性,安全性,可能才是智能驾驶技术,最值得吹嘘的地方,只有当有一天,有车企能够站出来宣布,一切因为智能驾驶造成的事故和损失,由车企来承担,那智能驾驶的时代才是真的来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