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能驾驶从概念走向量产,一场关于技术话语权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4月8日,零跑汽车与禾赛科技官宣深化战略合作,宣布将采购约20万台激光雷达,覆盖2025年起的多款量产车型。这不仅是国内新能源车企与本土供应链的一次深度绑定,更释放出一个信号:激光雷达的“平民化”浪潮,正在改写智能驾驶的竞争规则。

技术平权:从高端专属到全民标配
过去,激光雷达因高昂成本被视为高端车型的“奢侈品”,但零跑与禾赛的此次合作,直接将这一技术推向了大众市场。根据协议,2025年起量产的零跑B、C系列车型将全面搭载禾赛ATX激光雷达,这意味着消费者可能以20万元级车型的价格,享受到此前50万元级豪车才有的高阶智驾体验。零跑CEO朱江明直言,禾赛的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已成为其智驾系统的核心支撑,而刚刚上市的B10激光雷达版市场反响远超预期,印证了用户对高性价比智驾方案的渴求。
供应链博弈:本土化突围的样本
在欧美车企因关税政策加速“去中国化”的背景下,零跑与禾赛的合作显得更具战略意义。禾赛不仅是零跑的独家激光雷达供应商,更凭借此次20万台订单,巩固了其在国内智驾供应链的龙头地位。值得关注的是,禾赛此前已拿下欧洲顶级主机厂的多年独家定点订单,覆盖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型,这一“内外兼修”的布局,或为中国智驾技术出海开辟新路径。零跑选择与本土供应商深度捆绑,既规避了国际供应链风险,也加速了技术迭代——双方自2023年合作以来,搭载禾赛雷达的C10、C11等车型已实现市场突破,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推动智驾能力升级。

行业变局:激光雷达的“生死竞速”
这场合作背后,折射出激光雷达行业的两极分化。一方面,禾赛凭借规模化订单和技术迭代(如超远距感知能力)建立起护城河;另一方面,未绑定主流车企的玩家可能面临淘汰。花旗研报指出,中国供应商正通过技术升级与产能转移(如赴美墨建厂)应对关税压力,而零跑、禾赛等企业的协同创新,或将倒逼传统车企加快智驾布局。市场反应已现端倪——消息公布后,禾赛美股盘前涨幅超3%,资本用真金白银投出了对本土技术路线的信心。

争议焦点:是技术革命还是成本泡沫?
尽管前景乐观,质疑声仍存。支持者认为,激光雷达的规模化应用将大幅提升行车安全,尤其在复杂路况下,其精准测距能力是纯视觉方案难以替代的;反对者则担忧,车企为抢占“智驾标签”盲目堆料,可能导致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甚至陷入“参数内卷”。中间派呼吁理性看待:技术普惠的前提是用户体验的真实提升,而非营销噱头。

结语
零跑与禾赛的20万台订单,既是一场技术突围,也是一次市场教育。当激光雷达走下神坛,智能驾驶的“平权时代”或许真的近了——但唯有让技术回归实用本质,这场革命才能真正驶入寻常百姓家。
互动话题:你认为激光雷达会成为10-20万元级车型的标配吗?
1、支持观点:安全无价!激光雷达能弥补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的感知盲区,尤其在雨雪天气和夜间行驶中优势明显,普及后将大幅降低事故率。
2、反对观点:成本过高!车企应优先优化算法和数据处理能力,而非依赖硬件堆砌,消费者最终要为这些“冗余配置”买单。
3、中间观点:技术需要平衡。激光雷达可作为高阶智驾选项,但基础版车型仍应以性价比为核心竞争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