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9日,小米事故发生,3人离世;4月4日,安徽省公安厅交管总队指导属地公安机关开展事故调查;4月7日,3·29事故调查报告尚无公布的消息。
在主管部门针对小米事故的调查报告没有公布之前,所有对于事故原因和责任的分析评价都苍白无力且不负责任。
所以,今天主要讲事故造成什么影响。3月29日小米事故发生后,我频繁收到周边同事同学亲戚朋友的询问,大体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小米汽车能买吗?二、智驾能信吗?三、新能源车到底安全吗?
实话说,他们都是普通消费者,没有倾向性,因此更有代表性。所以,上述这三个问题都是当头棒喝,能吓出企业和行业一身冷汗。

先说第一个,小米能买吗?发出这个疑问本身就值得雷军深思。三年造车,付出无数努力和资源,辛苦建立亲民真诚人设,到头来有可能因为一次事故轰然倒塌。千万不要大意,成功很艰难,失败很容易。
再说第二个,智驾能信吗?显示民众对智驾产生不信任。年初以来推动全民智驾的企业全部扼腕叹息,准备在上海车展前后准备大力推动车位到车位智驾的车企哭晕在厕所,完全不知道以什么口径传播了,无论什么措辞都会被认为夸大宣传、误导民众。有的企业只能把发布延后,等待主管部门先发声。有的企业说事故是概率问题,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的是100%安全,谁也不愿意所谓概率落在自己身上。
最后第三个,新能源车安全吗?发出这个疑问说明战火确实蔓延了,从智驾、隐藏门把手,蔓延到电池包、热管理技术,AEB技术,可以说,对新能源车行业形成广泛打击。消费者信心明显降低,即使中国民众是出了名的健忘,但事关生命安全,要他们恢复信心确实需要时日。从4月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数字上,估计全行业能窥出端倪。
事故后,油车企业迎来利好,但别拱火别下黑手,小心回旋镖!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