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问问各位,你们了解宝马X6(图片|配置|询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第一次见他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当时放学的时候路边停着一台宝马X6,就是第一代X6车型,当时我的眼睛被他惊艳的外观所吸引,直到现在为止那场景依旧历历在目。

如果把汽车设计史比作一本相册,2008年诞生的第一代宝马X6(E71)必定是那张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的“出格照片”。当所有人都在追捧方盒子SUV时,这个巴伐利亚“叛逆者”硬是把跑车屁股按在了越野车身上,创造出“轿跑SUV”这个让车迷又爱又恨的新物种。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回看这台全球累计卖出26万台的初代X6,才惊觉它当年的大胆,竟预言了整个汽车界的未来。
第一眼见到初代X6的人,目光总会不自觉地被它性感的臀部吸引。宝马设计总监克里斯·班戈的团队用三道魔法曲线完成了这场“整容手术”:车顶线条在B柱后突然俯冲,与腰线在车尾交汇成锐利的折角;后轮拱上方隆起的肌肉线条,像极了健美运动员绷紧的背阔肌;最绝的是那个1.5米宽的“宽体”车尾,比普通X5足足宽出87mm,停在那里就像蹲伏的猎豹。

前脸则是经典的宝马配方——尺寸克制的双肾格栅搭配鹰眼大灯,但设计师偷偷加了点“猛料”:大灯上沿的LED天使眼首次加入日间行车灯功能,下方的蜂窝状进气口藏着为刹车系统降温的导流通道。

转到侧面才会发现玄机:看似流畅的车顶弧线其实暗藏0.29Cd的风阻系数,比同时期的保时捷卡宴还低5%,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依然能打。

不过真正让车迷疯狂的,是那个引发全网PS狂欢的车尾设计。倒梯形牌照框被压缩在保险杠最下方,细长的LED尾灯像两道红色刀锋,配合双出排气和黑色扩散器,活脱脱就是辆升高底盘的6系GT。当年论坛里最火的梗是:“开X6等红灯时,后视镜里总能看到后车司机在拍照。”

拉开车门,熟悉的宝马味道扑面而来。中控台向驾驶员倾斜7度,这个设计后来被称作“飞行员座舱”。虽然不像现在的新势力那样堆满屏幕,但物理按键的金属质感配上Dakota真皮特有的颗粒纹理,反而透出老钱阶级的底气。最讨喜的是那个“火山红”配色方案——方向盘缝线、座椅滚边甚至安全带都染成骚气的红色,明摆着告诉车主:“别装了,我知道你买这车不是为了买菜。”

座椅布局是标准的五座设计,但宝马耍了个小心机:官方资料里写着“4+1”座椅。实际体验中,后排中间位置确实只能应急——地板凸起高度足够当茶几,靠背硬度堪比公园长椅。不过买X6的人谁在乎这个?真正的快乐来自前排运动座椅的16向电动调节,以及选装后的主动通风功能。

空间表现是X6最大的争议点。2820mm轴距比X5短了15mm,溜背造型让后排头部空间只剩930mm(比X5少60mm)。实测1米8的乘客在后排会扫到头发,但设计师早有准备——全景天窗一直延伸到后排头顶,用视觉通透感弥补物理空间的不足。后备厢倒是惊喜,常规状态580L的容积能塞下三个高尔夫球包,放倒座椅后扩展为1450L,足够装下整套滑雪装备。

初代X6的发动机舱里藏着两个传奇:3.0L直列六缸双涡轮(N54)和4.4L V8双涡轮(N63)。前者在xDrive35i车型上能爆发出306马力,后者在xDrive50i上直接拉到407马力,这个数据在2008年足以让多数跑车汗颜。但宝马的魔法不在马力数字,而在那双涡轮布局——不同于传统的并联涡轮,N54发动机采用大小两个涡轮串联,小涡轮在低转速快速介入,大涡轮在高转速持续发力,彻底消灭涡轮迟滞。

更疯狂的是xDrive50i的V8发动机。在Valvetronic电子气门和Double-VANOS双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加持下,这台4.4L怪兽能在1750转就输出600N·m扭矩。配合ZF的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后期升级为8速),实测百公里加速仅需5.4秒。有个德国媒体做过极端测试:满载五人爬30度陡坡,X6居然能用三挡轻松登顶,变速箱油温全程没超110℃。

底盘配置更是堆料狂魔:前双叉臂悬挂带液压减震器,后五连杆悬挂配空气弹簧,加上DPC动态驱动力分配系统(全球首款搭载此技术的SUV)。这套系统能主动向后轮分配更多扭矩,在弯道中甚至能让外侧后轮比内侧多转5%,开起来就像有双无形的手在帮你过弯。慕尼黑工程师私下透露:“我们调校悬挂时,参考了5系的操控标准。”

在特斯拉还没诞生的年代,初代X6的科技配置堪称降维打击。第三代iDrive系统首次加入手写输入,虽然识别率堪比直男猜口红颜色,但那个金属旋钮的阻尼感至今让人念念不忘。更超前的是HUD抬头显示系统,不仅能投射车速,还能显示导航箭头——这个功能直到2015年才在竞品车型上普及。

安全配置方面,除了标配的DSC动态稳定控制,顶配车型还藏着两个大招:车道偏离预警通过方向盘震动提醒司机,这个设计比震动座椅更符合驾驶直觉;夜视系统能识别百米外的行人并用黄框标注,实测在没路灯的乡道确实能提前发现横穿马路的小动物。

最被低估的是那套Adaptive Drive系统。通过每秒400次扫描路面的传感器,它能同步调整悬挂阻尼和防倾杆硬度。在德国不限速高速上,有媒体把X6开到245km/h,车身稳定性依旧像粘在路面。宝马培训师曾演示过一个绝活:用运动模式快速变道,车身侧倾角度比普通模式减少60%,坐在副驾的乘客手里的咖啡都没洒出来。

买初代X6的人大致分三类:30-40岁的企业高管,需要一台不像卡宴那么张扬的商务座驾;玩改装车的富二代,看中它比M3更高的改装潜力;还有一群特立独行的女性车主,北美经销商数据显示女性占比高达37%,她们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开这个车去接孩子,绝对不会被认成保姆车。”

第一代宝马X6开创轿跑SUV细分市场,设计胆量至今无人超越,他用操控性能重新定义SUV极限,纽北圈速曾碾压同期保时捷卡宴,而且质量稳定性惊人,N55发动机30万公里无大修的案例比比皆是。

当然缺点也很突出,由于车辆外形的影响,后排空间实用性不如传统SUV,典型“为颜值买单” ,不过买这车的人也不会去在乎后排空间。早期N54发动机有漏油通病,更换涡轮增压器堪比心脏手术。

第一代X6最伟大的地方,不是它卖出多少台,而是证明了汽车设计可以不被功能束缚。当所有人嘲笑“轿跑SUV”是伪命题时,它用26万台的销量培育出GLE Coupe、奥迪Q8、保时捷Cayenne Coupe整整一个军团。如今再看那些争议的溜背线条,分明是划破时代铁幕的闪电。正如宝马博物馆给它的评语:“这不是一台完美的车,但完美从来不是创新的朋友。”或许汽车史上真正的传奇,从来都是那些先被质疑、再被模仿、最终被致敬的叛逆者。
各位大佬们,你们认为第一代宝马X6怎么样?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