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中国老百姓最熟悉的汽车品牌。作为最美轿跑的CC,大家都说好,然而并没有什么用,销量却干不过自家的迈腾,帕萨特。

大众汽车的故事始于1937年,由费迪南德·保时捷主导设计的第一台“甲壳虫”(Volkswagen Beetle)诞生,这款车以“人人买得起的汽车”为理念,成为德国工业复兴的象征。二战后,甲壳虫凭借皮实耐用、价格低廉的特点风靡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100万台,至今仍是汽车史上最具标志性的车型之一。

1974年,大众推出第一代高尔夫(Golf),彻底颠覆了两厢车的定义。前置前驱、实用空间和年轻化设计让它成为“国民车”的接班人。而帕萨特(Passat)和迈腾(Magotan)则在中级车市场稳扎稳打,凭借均衡的性能和德系品质成为商务与家用的热门选择。

2008年,大众推出第一代CC(Comfort Coupe),定位“四门轿跑”,首次将无框车门、溜背造型引入中级车市场。其优雅的线条和运动气质颠覆了人们对大众“套娃脸”的刻板印象,被誉为“最美大众”。当第一代大众CC(图片|配置|询价)在日内瓦车展掀开帷幕时,整个汽车界都为之震动。
这款基于帕萨特B6平台打造的轿跑车,用流线型车身和无框车门彻底打破了人们对大众"套娃设计"的刻板印象。设计师奥利弗·斯特凡尼带领的团队在帕萨特基础上做了400多处改动,将四门轿车的实用性与双门跑车的优雅完美融合。当时《AutoBild》的评语"这是大众设计部门喝醉后画出的最美草图",至今仍被车迷津津乐道。

如今,大众CC已经是第三代车型,外观造型上和前两代车型有很大的不同。现款CC采用大众新一代"锐·设计"语言,进气格栅的六根镀铬条像钢琴琴键般排列,与矩阵式LED大灯组无缝衔接。特别设计的双L形日行灯带,在解锁时会有流水动态效果。矩阵式LED大灯支持动态照明,可根据路况自动调整光束范围。格栅两侧的“獠牙”式进气口并非装饰,而是真实导流槽,兼顾散热与空气动力学,实测能降低7%的前轮乱流。

车身侧面采用了黄金分割的暴力美学,4.86米车长配合0.59:1的窗线比例,轿跑式溜背从B柱以23度角下滑。最绝的是那条贯穿前后的"天际线"腰线,冲压深度达到5mm(普通车型通常3mm),需要大众狼堡工厂独有的2000吨级冲压机才能完成。

车尾部分;尾灯组内置136颗LED光源,3D立体结构的灯腔在刹车时会呈现渐进式点亮效果。小鸭尾设计经过200小时风洞测试,能在120km/h时提供12kg下压力。隐藏式排气设计略显保守,但后包围的镀铬饰条提升了精致感。

内饰方面和自家的迈腾相差无几,但CC的内饰给人的感觉更为高级。中控台以软质搪塑+金属拉丝饰板为主,高配车型加入碳纤维纹路装饰。12.3英寸全液晶仪表支持三种显示模式,经典模式下表盘会随驾驶模式变色。中控屏采用大众最新MIB3系统,手势控制功能可以隔空翻页。最巧妙的设计是空调出风口——贯穿式设计内嵌了氛围灯带,夜间会投射出渐变光效。

座椅采用Nappa真皮与Alcantara混搭,坐垫内置12向电动调节+气动按摩模块。实测长途驾驶时,座椅的"气动腰托"能减少43%的腰部疲劳感。高配版本还搭载了哈曼卡顿音响,优美的音乐让长途驾者驶得到了放松。

但溜背造型让后排头部空间比迈腾少了38mm,身高180cm以上乘客会略感压抑。后排头部空间仅剩3指左右。后备厢常规容积563L,放倒座椅后可扩展至1557L,实用性接近旅行车。对比迈腾/帕萨特,CC的优势在于设计感和无框车门,但无框车门隔音差,高速风噪明显;中央地台凸起高,中间座位基本废掉。迈腾的后排头部空间和帕萨特的商务气质更符合主流客户群体的需求。

动力方面;大众CC搭载了EA888 2.0T发动机,330TSI最大186马力/320N·m,百公里加速8.3秒,佛系够用。高功率版220马力/350N·m,配备B循环技术,压缩比达到11.7:1。特有的双喷射系统(歧管喷射+缸内直喷)让油耗比上代降低15%。特别是在高速路上行驶,CC的油耗可以做到5.5L/100km,有的车主还能更低,一箱油表显可以达到1000KM。

大众CC搭载了DQ381 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换挡速度比帕萨特快0.2秒,新增的液压蓄能器让起步更平顺。但急加速时仍存在0.5秒的动力响应迟滞。他所采用的低粘度变速箱油,在冷启动时能够很好的保护发动机,在北方冬季顿挫感减轻,并且支持滑行模式,收油时离合器断开,高速油耗降低5%-7%。当然他的短板也很明显,低速跟车时2-3档偶发顿挫,在激烈驾驶时降档积极性不如奥迪DL382。

底盘悬挂方面;大众CC的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看似常规,实则暗藏玄机。380TSI车型配备了DCC动态底盘控制系统,可调15段阻尼。减震器采用双筒结构,阻尼油道经过特殊设计。DCC动态底盘系统每0.02秒调整一次阻尼,运动模式下侧倾控制比迈腾提升30%。但舒适模式下滤震柔和,过减速带车身起伏控制优于迈腾;运动模式下侧倾抑制明显,但高速过弯时推头现象仍存。转向手感电子味较浓,路感反馈不如上一代CC直接,经过减速带时,19寸轮毂会传递更多碎震。

然而这样一款漂亮的溜背轿车定位却有些尴尬,CC的潜在用户是追求个性的年轻人,但是他们往往预算不足,而中年用户更倾向迈腾的稳重。同级竞品如奥迪A5 Sportback、宝马4系Gran Coupe通过品牌溢价覆盖高价,CC则卡在中间难以突围。

并且第一代CC曾以进口身份引入,3.6L VR6发动机+4Motion四驱的顶配版本售价高达53万,被视为“平民版奥迪A7”。现款CC全系前驱+2.0T,性能标签弱化,老粉丝认为其“灵魂不再”。

对比降价后的奥迪A4L 40TFSI后,大众的品牌力差距明显,而且消费者更倾向于一线豪华品牌。同价位的凯美瑞混动、比亚迪汉EV在油耗、配置上更具杀伤力。因此,大众CC的销量不好也就不足为怪了。

大众CC像一位“偏科的艺术生”——它把设计美学做到极致,却在实用性上做出妥协。在电动化与SUV当道的今天,这样的坚持愈发珍贵。或许它的销量难敌迈腾,但每一次街头邂逅,依然会有人为那道溜背曲线驻足。对于大众而言,CC的意义早已超越销量数字,它是品牌设计实力的图腾,更是内燃机时代最后的浪漫之一。
特别声明;本文章纯属个人看法,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以及商业推广,请仔细甄别,谢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