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7万的朗逸卖疯了!新能源“围剿”下,油车靠什么杀出血路?

    用户3005841267214头像用户3005841267214头像
    用户30058412672146天前

    2月车市爆出大冷门:大众朗逸(图片|配置|询价)以1.9万辆销量杀入榜单前六,碾压比亚迪秦L DM-i、小鹏MONA等一众新能源车,成为燃油车第二。 指导价13.89万的1.5T版本,终端裸车价跌破8万,算上购置税和保险,落地仅10万出头;1.5L入门款甚至压到7万区间。价格“腰斩”背后,上汽大众直接亮出“动力总成终身质保”的底牌。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降价后的朗逸,成了10万级市场的“性价比屠夫”。


    2024年新能源渗透率逼近40%,但倒下的是三类燃油车:性能落伍的“古董车型”、定价虚高的“智商税产品”、品控崩坏的“工业垃圾”。活下来的燃油车反而越战越勇——吉利星越L、大众速腾、帕萨特等车型集体反攻,核心逻辑只有一条:“用新能源的价格,卖油车的品质”。以朗逸为例,1.5T发动机爆发160马力,标配L2级辅助驾驶和6安全气囊,车漆工艺和零部件耐久性直接对标20万级标准。用户调侃:“以前骂大众减配,现在发现它把成本全砸在看不见的地方。”


    调查显示,朗逸车主中三类人群占比超70%:每年开车不到5000公里的“周末党”,算账发现充电桩安装费和电池折旧比油费更贵;计划一辆车开10年的“钉子户”,无法接受电车5年后续航腰斩的风险;对自燃、质保扯皮极度敏感的“焦虑派”,直言“加油5分钟比找桩半小时更省命”。一位山东车主直言:“7万的合资车开5年还能卖4万,电车?二手贩子都不敢收!”


    车企集体误判:10万级市场要的不是技术炫技,而是“不犯错”。 新能源疯狂堆料智驾、超充时,燃油车正用最原始的战术抢市场:把可靠性做成护城河,把性价比卷到极致。朗逸的6气囊、高强度车身钢材、严苛的防腐测试流程,参数表上永远看不到,但修车师傅一句“这车底盘十年不锈”就能让消费者买单。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中国还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5000元,他们不需要自动驾驶,只需要一辆加油就能跑、修车不破产的代步工具。”


    当比亚迪掀起“电比油低”的价格战时,大众用“油比电狠”反向狙击。这场博弈揭穿一个真相:市场从未非黑即白,油电之争本质是用户需求的撕裂。一线城市追捧800V超充,三四线城市加油站5分钟续命;年轻人热衷智能座舱,中年人只信机械素质。车企若强行“二选一”,只会丢掉另一半江山。正如一位经销商所说:“能把朗逸卖到7万,就能把电车逼到墙角。用户要的不是油或电,而是谁能让他们少花钱、少操心。”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