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自动驾驶致死案"频发,责任到底该归车主还是车企?

    7我的灵魂头像7我的灵魂头像
    7我的灵魂4天前

    一场关乎生死的法律盲区之争

    2023年,美国一辆特斯拉Model S(图片|配置|询价)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撞上卡车,司机当场死亡;
    2024年,中国某新势力车企的
    L2级辅助驾驶系统未能识别施工路障,导致连环追尾……

    当"自动驾驶"变成"自动出事",谁该为生命买单?
    是过度信任系统的车主?还是夸大宣传的车企?
    今天,我们从
    技术真相、法律漏洞、车主自救三个维度,揭开这场"生死责任"的罗生门。


    一、血泪案例:那些被"自动驾驶"杀死的人

    案例1:特斯拉"看不见"的白色卡车(2016-2023年至少12起相似事故)

    • 事故过程:车辆在Autopilot状态下,以110km/h径直撞上横穿公路的白色货柜车。
    • 车企辩解:"系统明确要求驾驶员保持注意力。"
    • 家属控诉:广告语"自动驾驶"误导消费者。

    案例2:国产新势力"认不出"道路施工栏(2024年深圳事故)

    • 事故过程:车辆开启NOA(领航辅助),却将施工栏识别为"云影",未减速撞击。
    • 车企回应:"用户手册写明需随时接管。"
    • 网友愤怒:"中控屏明明显示'自动驾驶中'!"

    二、技术真相:99%的人不知道的"自动驾驶分级"陷阱

    SAE分级标准:你的车真的能"自动驾驶"吗?

    等级

    名称

    责任方

    现状

    L2

    辅助驾驶

    驾驶员

    当前99%量产车水平

    L3

    有条件自动驾驶

    车企(部分场景)

    仅奔驰DRIVE PILOT等少数认证

    L4

    高度自动驾驶

    车企

    测试阶段

    致命误区

    • 车企宣传"自动驾驶",但法律认定均为L2级辅助驾驶
    • 系统命名极具误导性(如特斯拉"Full Self-Driving"实则需全程监管)。

    三、责任划分:法律正在追赶科技

    1. 车企的"甩锅三件套"

    用户协议小字:"需全程手握方向盘"
    方向盘感应:轻扭力检测(放瓶水就能骗过)
    事故后数据:声称"驾驶员未及时接管"

    2. 车主的"维权困境"

    • 举证难:EDR(汽车黑匣子)数据由车企掌控
    • 鉴定难:国内缺乏权威自动驾驶事故鉴定机构
    • 索赔难:2023年全球仅1起车企全责判决(奔驰L3事故)

    3. 最新司法趋势

    • 美国:NHTSA强制特斯拉召回36万辆"不安全Autopilot"
    • 中国:首例"自动驾驶致死案"判决车企担责30%(2024年广州案)

    四、车主自救指南:用科技对抗科技

    1. 认清现实:所有L2都是"高级定速巡航"

    • 任何"自动驾驶"广告下必有一行小字:"驾驶员负最终责任"

    2. 防御性使用技巧

    手脚不离操控装置(方向盘+踏板)
    关闭"自动变道"等高风险功能
    施工路段/雨雪天强制退出系统

    3. 证据保留攻略

    • 行车记录仪:另购视角覆盖中控屏(证明系统状态)
    • 录音:购车时追问销售"能否完全放手"
    • 诉讼准备:立即封存EDR数据(需专业律师协助)

    五、终极矛盾:科技进步VS生命代价

    车企的逻辑
    "技术需要数据迭代→必须让用户上路测试→事故是进步代价"

    家属的诘问
    "为什么用我们的亲人做实验品?"


    互动投票:你认为责任该如何划分?

    1. 车企全责:虚假宣传+系统缺陷
    2. 车主主责:未保持注意力
    3. 五五开:双方都有问题
    4. 保险买单:建立专项赔偿基金

    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