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聊操控,很容易陷进两个极端:一边是“电门快就是好开”,另一边是“只剩加速没灵魂”。但在ID. 与众上面,我觉得可以看到大众对MEB平台的一个稳定诠释:不靠一项亮点,而是底层结构+动态反馈的均衡组合。
它的基础结构其实延续了传统德系车的底盘哲学。比如50:50配重,没什么好吹的,但它确实会让车在高速并线或者弯道中的动态更从容。再比如混合胎宽——前235、后255mm的设定,不是简单的抓地力堆叠,而是延续了偏后驱特性的底盘结构和车辆姿态管理逻辑,像过去Panamera、A5 Sportback这样的车上才会见到。
但决定好不好开的关键,是调校。与众用上了CDC可变阻尼减振器——这个配置本身不稀奇,难得的是大众没有为了强调舒适性而把整个底盘做“粘”,也没有追求极致运动感而把滤震牺牲得太多。开起来是比较“沉稳又跟手”的类型,尤其在城市里开,方向手感、电门逻辑、车身响应是一个比较统一的体系,没有破碎感,也没有那种“电车味儿”的轻浮。
它的转弯半径也挺小,4.7米,MAX版本的方向盘只要1.3圈就能打满,这让它在很多低速掉头、小区掉头场景里非常好使。比起那种动辄五米车长还要原地揉两把的SUV,确实是更“灵巧”的那一类。
当然,它不是那种让人“热血澎湃”的底盘,但就像很多老一代大众车一样,它追求的不是刺激,是可预期、可掌控、能日常使用,也能偶尔“快一点”。你说它特别突出吗?也许不。但从结构到细节,它的下限是稳的,上限是你开得出来的。这就够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