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机械师伊万
一直以来,我都很悔恨自己没能早出生几年,因而错过了燃油车的黄金时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锐志停产,看着天籁的V6消失,看着Supra舔着脸用B58,看着V8越来越少,三缸大行其道。
2019年这一年我开了很多车,虽然基本都不是今年的新车,抑或是主流车型,但她们形态各异,性格各异,每台车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脾气和秉性,给我的2019增添了别具一格的色彩。
在21世纪20年代来临之际,我想把我这一年来开过的这些车盘点一下,让这些“老伙伴”在网络上曝曝光,也把我和她们相处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看到。





如今新款的宝马325Li车身长度已经超过4米8,二者的驾驶感受已然不可同日而语。

每一次侧方都能停的很周正,巴适!
这台车没有倒车影像,但我驾驶她倒车和侧方时却出乎意料的有底气,从提车开始,每一次侧方都是一把入,她就像是你的四肢,每个末端伸到了什么位置,你都一清二楚。


她虽然没有中控屏、没有液晶仪表、没有宝马引以为傲的“鸡腿把”和iDrive,但她却拥有我最看重的50:50、直六、自吸、机械手刹、黑底白字双盘仪表……

驾驶她在帝都五环的车流中穿梭自如,犹如在开卡丁车。
清晰的路感,精准的转向,每一次变道都不拖泥带水,让你陶醉其中。
来到京津高速上,这里才是E90真正的舞台。

120km/h,转速2500rpm,这时自吸引擎的优势开始发挥出来了。只要转速一过3000,动力顿入佳境,六缸自吸源源不断的循序感就出来了,车身牢牢地吸在地面上,而且,你越踩,她反而越稳健,就像一位越战越勇的老兵,给你无限的信心。

在一个封闭的测试场地内,从120踩到180,时空像是静止了。你丝毫不会感觉速度在变快,车内的噪音也跟120时没有什么明显变化。我问坐在副驾的女票,你感觉出快来了吗?她回答道:“跟刚才有什么区别吗?” 我说,“现在已经180了”,她感到非常惊讶。
我想,德国的不限速高速,才是她真正的舞台吧。

N52B25绝对是宝马自吸引擎的经典之作,它所带来的驾驶感远非现在的涡轮机能比

她就像是一台复古的徕卡相机,用精良的工业设计和机械质感打动用户,跟数码、电子、智能毫不沾边,但胜在保留了最原始、最纯粹的“德味”,不愧是宝马在自吸时代的巅峰之作。

伸缩式杯架,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极佳的设计



时隔9年,你依然能感受到她做工的扎实。每次关闭车门都在享受机枪上膛般利落感

全车共8扬声器,也不是品牌的,但音质一点也不差,比现在很多贴牌的哈曼、JBL都要好。
一切都是那么的刚刚好!

高速服务区和小马合个影,每一次开着小马跑高速都是你一种享受



它就像是一个成绩均衡没有偏科的优等生,哪哪都照顾到了,哪哪都表现的尽如人意,但开完这台车确实不会留下什么印象深刻的点,还是那句话:它太均衡了。

从这一代开始,宝马就丧失了个性,宝马开始“讨巧”,开始大幅向舒适度倾斜:
她的后座令我愕然——这不是坐在天籁上的感觉吗?
她的后排空间让我产生怀疑——确定这不是迈腾?
她的关门声音令我产生错觉——这不是奥迪吗?
她的隔音好到难以置信——我是不是在开电动车?


后排乘客的乘坐感受有了质的飞跃

这个点火按钮真的太“奥迪”了!

鸡腿变鸭腿,拯救一下审美疲劳而已,其实操作上并没有什么提升, 另外鱼鳞饰板真的太好看了
在经历了“嗒嗒嗒”的N20的过渡之后,宝马终于迎来了成熟的涡轮机型B48,G28上的B48TU已经是一款你很难挑出问题的涡轮发动机,平顺度、噪音、震动、油耗,每一个维度都做的很好。

从N52到N20再到B48,宝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涡轮革命”

新的全液晶仪表采用了“兰博基尼”的造型,且高度集成了各种功能

虽然有高科技加持,但我依然觉得E90倒车时更有信心

G28在驾驶的时候有了奥迪的感觉,隔音变得极好,坐姿不再有以前那么低矮,而且底盘滤震的味道变了。

很多小的细节能让你觉得她很精致

iDrive的质感再度提升,旋转时发出“哒哒”的声音让你觉得做工很好
华晨宝马铁西工厂的做工十分经得起推敲,丝毫不逊色于进口版本。
在华晨宝马G28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积淀:国产15年后的技术积淀、做工积淀和造车理念积淀。



维修模式下引擎盖能开到90度,暴力美学



W204拥有21世纪初奔驰车上的好多“小玩意”,例如转盘式空调温度旋钮、拨号键盘、升降式中控屏等,还有当年AMG经典的银底红字仪表,这些都是情怀车主最想看到的。

银底红针三炮筒仪表,这才是AMG!

W204哪哪都很重,油门、刹车、方向盘、车门,拥有最原始最纯正的“德味”。尤其是油门踏板,你不深踩,她就像是没睡醒一样,用低沉的声浪应付你几下,但当你一旦踩下去,M156发动机就像蛮王怒气值满了一样,“我的大刀早已饥饿难耐”,开始疯狂输出,摧枯拉朽。


中石化两大合作伙伴,一个是纳智捷,另一个就是C63

这款五幅的银黑轮毂真的太符合C63的气质了

机盖隆起的线条,就像是史泰龙的胸肌



这台车有以下特征:
1.外观看上去至少值100万,俨然一台“小宾利”




后排空间不知道让谁给吃了




A柱非常粗壮,再加上高腰线、高车头的设计,让盲区变的很多

开这车应该戴个金链子戴个墨镜

方向盘的造型令人过目不忘

冰蓝色的仪表在晚上非常绚丽,但有点突出科技感了,跟这台车不太搭

需要注意,产地是加拿大而不是美国,老加的做工也挺糙的



S3的转速攀升非常快,而且声音悦耳



女票来站台

7代高R我也开过,理论上讲这俩车应该就是同一台车,但驾驶感受完全不同。高R从一点火开始就有很躁很低沉的排气声,而且在驾驶时会很闯,完全没有S3那种顺的感觉。


这台6速双离合换挡利落干脆,而且没有顿挫,调教的非常好

夕阳下的雁栖湖景区

雁栖湖畔的东方日出凯宾斯基酒店,造型科幻,网红打卡地


十一去丹麦玩,来欧洲嘛,肯定是要体验一波瓦罐的。
但很快我们发现外国租车有个很头疼的点,就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会被限制不能租用某些高档车(例如我们特别想体验的M3、V60、5系旅、甚至A6都不能租),而且还会被收取“Young Driver Fee”,一天要100块,真的是too young too simple

书归正传,在BBA三家里,奥迪的瓦罐无疑是拥趸最多的。然而这次驾驶丐版A6 avant 2.0T却令我大失所望。
欧洲的乡村道路有个特点就是用转盘(环岛)代替红绿灯。

欧洲的乡村道路基本全都是这种环岛
我们前往欧登塞的途中经历了无数个这样的环岛,每一次,A6 avant都要给我带来极强的推头感,着实让我体验了一把“推头王”的感觉。



奥迪新型挡把真的是难用。很硬而且很涩,由于挡把很短,所以需要很用力。杠杆原理,懂吧

我们这些行李,不租旅行车已经不行了

假排气真是太恶心了,看得我鼻炎都犯了

标轴的A6后排空间也就那么回事

由于是丐版,没有奥迪引以为傲的全液晶虚拟仪表


这张图奥迪该给我打钱了!

「自称是SUV的法式MPV」

车牌:阿斯顿马丁DB100
我们在法罗群岛自驾时租到了这款车。
本来我预订的车型是标致508SW,因为在国内很难开到这款车。结果欧洲租车真的是佛系,完全凭运气,到了之后跟我说只有欧宝insignia可选(可以看作是君威旅行版),或者选5008,由于行李比较多,我们最终还是选了5008。

堪称史上最小方向盘,太逗比了
上车之后,我发现,她居然是手动!!柴油!!

6MT变速箱其实挺好用的,但法罗群岛这个地方全是坡,天天坡起

像不像国家地理科考队





这张照片PSA是不是该给我打钱了


它的伪智能令人唏嘘,它的做工让人惊掉下巴,它的细节让人喷饭!

一靠近,前车门就会自动弹开,在下车时,一拉车门,车门居然会往外弹开,在国内城市路况下这真的太危险了!后面万一来个电动自行车就gg了。
一般来说,不懂车但又不缺钱的小白尤其会喜欢特斯拉的车:与众不同。与同价位的BBA比起来它少了几分豪气,多了几分精英范,好像开上它你就是年薪百万的城市精英而不是乡镇企业家。
其实从特斯拉的做工来说,也就是“乡镇企业家”的水准。

如果我在一款10万块的车上见到这么粗的接缝,我不会觉得它做工不合格,但是,大哥你是卖80多万的车啊,你这么粗的接缝你好意思吗!!你的对手是谁啊?宝马X5、奥迪Q7,请问在这几款车里有谁敢拿出这样的做工?






大灯调节被集成在中控屏里,没有物理按键,这也太危险了吧,紧急需要开灯时还得去屏幕里找?
借用非著名车评人泡芙先生的一句话说就是:“这盎格鲁-撒克逊人就压根儿不适合造车。”

我一直很欣赏皮耶希老爷子,因此对他的政治遗产也很感兴趣,这其中就包括辉腾。
因为家里之前有过帕萨特B5,她的底盘扎实感、高速稳定感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对大众的高端系列一直抱有很强的憧憬,想当然地认为她应该比帕萨特高出几个档,然而事实证明,我错了。

辉腾的中控台设计绝对甩同时期的S级好几条街
很多人觉得辉腾落伍、老气、跟不上时代,其实都是时间错位惹的祸。因为自打辉腾2002年上市以来,仅在7年后的2009年进行了一次中期改款,而后又过了7年,2016年宣布停产,也就是说这一代车型总共卖了14年。她出生的时候对手是蝴蝶奔,而停产的时候已经是W222,对手迭代了3次,很多人拿辉腾跟W222、A8 D4去比,自然觉得落伍了。
而当你把她开起来时,你会发现,大众的D级车还是欠缺火候的。

底盘大概能达到当年A6的水准,简言之就是缺乏高级感,跟当年的A8都没法比,S级、7系就更不用说了。
驾驶层面,你就是在开一艘德国大船,很扎实,没有漂浮感,但就是很大很笨。

翻盖式的空调出风口非常有仪式感,后来的宾利飞驰也采用了这样的设计

6炮筒仪表宣誓了这是一辆大型车,做工极为精良

后排空间绝对到位,但要买辉腾就买四座版

德累斯顿的工艺经得起任何推敲,细节慢慢品。


这是一台精神“分裂”的车:
她的前脸,日系家用车;她的车尾,四个圆形炮筒尾灯GT-R既视感!




她的方向盘极为沉重,比E90、F30的宝马3系都要沉重,是我开过除五菱宏光面包以外最重的方向盘。车门也一改日系车轻飘飘的特点,发动机盖、后备厢盖都是如此。


2.8米多的轴距并没有带来后排空间,而是让车身的侧面拥有极为舒展的线条,让你每次下车之后,都想站在旁边端详一阵~

这台比37早几年的35也丝毫不让步,原地大脚油门后轮直接打滑,转弯时稍一不留神就开始甩尾。

后排空间意思意思得了~

中控的实木纹理非常好看,历经10年也依然没有磨损

夜晚的背景灯非常高级

上车之后有个放钥匙的槽,这个设计非常好

英菲尼迪的钥匙真的是太低调了,这让人怎么拿的出手
他说:“嗨,当时年轻,跟你差不多大,就是喜欢大马力的车,本来开锐志3.0,后来看有朋友开这车,试了一次就爱上了。于是第二天果断就去店里订车了...08年50多万呐!早知道当时买房了!”
结语:
2019年我深度体验了不少车,也短暂试了不少车,但我依然悔恨自己效率不够高。我觉得我是在和燃油车禁售时间赛跑,在和V12消失倒计时赛跑,在和高呼“How dare you”的瑞典环保少女赛跑。
我一直认为“人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体验好车上”,有些车生来就不值得你去驾驶,这些车纵使拥有再好看的皮囊也枉然,因为它没有“有趣的灵魂”。

像这种车走在街上就是一种视觉污染,大规模出现就是奥利给军团
转眼间我们已经步入21世纪20年代了,汽车正在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道路上一去不返,燃油车正在跑步离我们远去。
可能在大部分人眼里,车只是一个交通工具,当汽车拥有了自动驾驶,中控屏幕还能点外卖、玩游戏的时候,人们惊呼:我终于不用再驾驶汽车了!
而对于我,这一切并不值得可喜可贺。我是一个有着老车情怀的怪鸽,她们在我的眼里并不是一台车,而是一个可以和你沟通的灵魂伴侣。每一次驾驶,每一次触摸,都是和她们的深度交谈。
是她们,让我的生活妙趣横生。
2020年,让我们整点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