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假期最后一天
迎来返程高峰
返程路上 安全第一

自驾篇
● 提前规划
驾车返程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安排好返程时间和路线,尽量避开返程高峰,保证充足休息,尽量减少夜间驾驶,切莫疲劳驾驶。
● 做好车辆的检查和保养
车辆在长途出行前的检查和保养必不可少,避免车辆在行驶途中出现故障,切忌“带病”上路。
● 安全驾驶
不要疲劳驾驶,长途自驾要保持精力充沛。驾车出行,请集中精力,不要超速行驶,不要接打电话、抽烟,严防分散注意力。
● 配置车载灭火器
车上应该备好车载灭火器,便于处理自燃等紧急情况。如果车辆火势失控,千万不要盲目扑救,要及时拨打119,并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防止车辆爆炸造成二次伤害。
列车篇
● 不要携带易燃易爆品上车
不要携带汽油、酒精、油漆等易燃易爆品上车,防止发生意外。
● 要提高消防意识
不要认为消防安全“事不关己”。如果发现所在车厢存在安全隐患,要积极向列车工作人员举报、说明。
● 注意逃生出口
上车后,要熟悉列车消防设施位置和逃生出口位置,并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做到意外发生时“求救有门”。
● 发生火灾头脑保持清醒
若所乘坐的车厢起火,千万不要惊慌,要积极配合列车工作人员做好火灾处置,并在乘务人员疏导下有序撤离。
客车篇
● 乘坐正规车辆
乘坐客车时,注意要到正规客运场站,切勿乘坐私揽客源、无营运资质的非法营运客车,不要乘坐超员和违规载货的营运客车,乘坐客车务必系好安全带。
● 发生意外迅速逃生
不要贪恋财物,尽量从车门处逃生。如果车门不能及时打开,可以打开车门上方应急阀的盖子,然后转动应急阀。
● 掌握安全锤使用方法
紧急情况下,乘客可用“安全锤”击碎侧窗玻璃逃生。万一找不到安全锤,可用重物、皮带或高跟鞋猛击玻璃四周。
● 及时开启天窗
旋转车顶天窗上的红色扳手,能将天窗打开,从而迅速逃生。同时,大部分客车都在车厢后部设置了逃生门和逃生气窗,坐在车厢后部的乘客可就近打开这两个通道逃生。
飞机篇
● 遵守乘机规定
乘客应自觉遵守关于禁止吸烟和禁止携带违禁物品等规定。
● 熟记紧急出口位置
乘客在登机后要熟记起飞前的安全指示,各种不同机型的逃生门位置都不同,记牢最近的紧急出口位置。
● 听从空乘人员指示
发生紧急情况时,千万不要惊慌,保持冷静听从空乘人员安排。
进入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时
应该注意什么
↓↓↓
● 先注意观察安全出口的位置和疏散通道、安全门,牢记箭头指示的疏散方向。
● 不要随意将未熄灭的烟头等带有火种的物品扔在垃圾桶、绿化带或过道上,成为危险源。
● 遇到火灾第一时间拨打报警电话。
● 遇到事故时,应根据工作人员引导进行疏散,不要相互拥挤,以免发生挤压踩踏事故。
● 必须穿过浓烟逃生时,尽量用浸湿的衣物保护头部和身体,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行。
● 如果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在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
遇到拥挤踩踏时
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
● 发现有大批人群朝自己过来,尽量避开,躲在一旁,或蹲在附近的墙角下,等人群离开。
● 一旦进入人群:
不要在人流中停下。
不要逆人流行进,否则易被推倒。
不要贸然提鞋、弯腰捡东西、系鞋带。
● 保持镇定并稳住重心,防止摔倒。
● 人群异常拥挤时,左手握拳,右手握住左手手腕,双肘撑开平放胸前,以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
● 看到别人摔倒,不再前行,大声呼救,告诉后面的人不要靠近。
● 一旦摔倒:
双膝尽量前屈,护住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脏器,侧躺在地。
两手十指交叉相扣、护住后脑和颈部。
两肘向前,护住双侧太阳穴。
还要设法靠近墙角。
近日
强降雨对交通出行
带来不利影响
雨天行车
注意安全
↓↓↓
● 防止涉水陷车
当车经过积水路段时,如果无法知道积水深度和路面情况,应先下车查看,水深不能超过排气管高度。
● 不超车
雨天路滑,车辆不易控制,驾驶人视线受阻,强行超车很容易发生碰撞事故,因此雨天尽量不超车。
● 防止车辆侧滑
雨天行车要降低车速,开启近光灯,严禁高速急转弯或急刹车,会车时加大侧向间距,谨慎驾驶。
● 注意除雾
雨天应及时清除车窗上的雾,以防遮挡行车视线。可采用空调系统除雾,也可开窗对流。能见度较低时要打开雾灯,方便道路参与者看见自己的车辆。
● 防止刮踏行人
雨天行人撑伞、穿着雨披,视线、反应、听觉可能会受到限制,遇到车辆来不及避让,因此驾驶人要减速慢行,耐心避让。
● 谨慎跟车
尽量选择路况较好的大路行驶,加大车距,跟车不要太近,雨天路滑,车辆制动能力下降,容易追尾。
● 小心陷车熄火
陷车,勿猛加油门冲车。若发动机不熄火,配合人力或其它车辆的协助驶离水区。若涉水时发动机熄火,应尽快撤离危险区域,并报警。
● 雨后车辆保养
1.车辆底盘的防锈保养,检查制动器刹车油是否因进水变质而导致刹车失灵;
2.检查电路遇水后是否短路。检查空调风机、滤芯及蒸发器,车内要除湿。
新闻大连(微信号:dltv8811)编辑制作
资料:人民网
编辑:婧琦 王琳
美编:海健
校对:吴毅
主编:吕彬
监制:穆军 高忠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