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蔚来、理想、华为、小鹏「补能体系」的未来,靠政策

    宇宙出行指南头像宇宙出行指南头像
    宇宙出行指南2023-10-17

    2023 年开年以来,除了各家车企在产品上打得火热,还有一个领域打得也很会热,只是整体的关注度没有这么高。

    电动汽车的整体渗透率推进的速度非常快,快到依靠现有的基础设施来保障用户使用已经有点捉襟见肘。

    企业、相关部门必须快速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保障用户使用;另一方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速度在加快,补能基础设施需要快速和电网形成互动。

    所以,2023 年车企开始真正参与补能基建,是在政策的大背景下开始加速的。

    01

    加速充电建设

    2 月 21 日,李斌在蔚来 APP 官宣,2023 年新增换电站目标从原来的 400 座大幅扩张到 1000 座,400 座在高速服务区或高速口、600 座部署在城区,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与县城。

    随后李斌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宣布除了 1000 座换电站之外,还要再建 1 万根充电桩。

    3 月 2 日,李想在春季沟通会上,宣布今年目标建设 300 座超充站,主要设在高速服务区,充电站业务直接向李想汇报。

    3 月 2 日,比亚迪和壳牌携手深圳欢乐谷,共同打造首座充电旗舰站正式营业,拥有 65 个充电车位,设有专用休息区配备售卖机、饮水机,也是壳牌中国首家充电咖啡站。

    如果只有蔚来激进,李斌说的因为拜访用户,觉得新增 400 座远远不够,所以要加快部署,尚有可能。

    但现在是各家都在加紧充换电建设步调,不止蔚来,理想、小鹏皆是,连比亚迪都已入局,甚至充电站龙头特来电最近也加大扩张力度。

    加上中石化这种传统石油巨头,到 2022 年年底都布局 2200 多座充换电站,并且宣布要将 3 万多座加油站转型成「油气氢电服」的综合能源服务商。

    这么多家突然发力充换电建设,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2022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行为白皮书》中,用户认为充电网络建设中,最大的问题是充电网络覆盖度低。

    接下来依次是优质充电设施不足、服务半径不满足需求、快充网络覆盖不足、大功率充电设施不足等。

    可见用户对充电建设最大的不满集中在充电设施无法满足现有需求,尤其是快充跟大功率超充的不足,是心头大患。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里,中国的电动车渗透率在 2025 年达到 25%,提前在 2022 年已经达标,政策势必要做出大调整,不能让充电建设拖后腿。

    继 2022 年《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要补强电动车城际交通补能痛点,要求各省的高速服务区要设置充电桩后。

    今年春节一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试点区工作的通知》,平地一声雷,政策的东风来了。

    02

    公共车辆电动化政策充换电目标

    表面上看是公共领域车辆,包括公务车、公交车、各式出租车、环卫车和物流车等的电动化,跟充换电建设似乎无关。

    但相反,关系可大了。

    我国政策一向走在市场前面,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目标里明确提到要保障充换电建设。

    「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 1:1

    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 10%,形成一批典型的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站。」

    各省市到 2025 年前的公共领域电动化目标有多少呢?

    • 第一类:北京、天津、上海、河南、重庆、江苏、浙江、四川、湖南、广东、深圳,区域内试点城市车辆推广数量(标准车折算,下同)力争达到 10 万辆。
    • 第二类: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河北、湖北、福建、厦门、青岛、宁波、大连,区域内试点城市累计车辆推广数量力争达到 6 万辆。
    • 第三类:海南、云南、贵州、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内蒙古、广西、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区域内试点城市累计车辆推广数量力争达到 2 万辆。

    第一类 10 万辆有 11 个省市;第二类 6 万辆有 11 个省市;第三类 2 万辆有 14 个省市。

    有些市从省里划出来,要单独达到目标,像深圳要自己达到 10 万辆,厦门、青岛、宁波、大连要 6 万辆。

    一句话总结:补能基础设施现在有了明确的 KPI,各个相关部门要服务好,参与建设的企业及个人。

    03

    充电桩建设计算

    由于车桩比是 1:1,代表这些省市也要同步完成相等数量的充换电设施,总计到 2025 年前各省市合计要有 204 万根充电桩,每年 3 月底申报截止。

    重要的是,充电桩要直流桩,交流桩不计入

    目前中国有多少直流充电桩呢?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到今年 2 月为止,中国直流充电桩共有 82.2 万台,最近半年月均新增 2 万根直流桩

    要达标还差 122 万根直流桩,到 2025 年 3 月底前,月均至少要到 5 万根直流桩,是现有月均新增的 2.5 倍量

    在早先充换电跑马圈地的时代,容易兴建充换电站的地点大多被早期进场玩家瓜分殆尽,要达标谈何容易,况且要加大数倍的建设。

    政策就是要引导地方政府鼓励充换电的创新应用,普及大功率超充跟换电,因此在政策里留有巧门。

    充电桩数量是用标准桩折算,标准如下:

    政策表明支持大功率超充与换电建设,以常见的 630kVA 容量、功率因子 0.9 计算。

    一般充电站为四根 120kW 的配置,这也是国网高速充电桩最常见的配置:

    120 * 4 = 480

    480/60 = 8

    一般充电站为 8 个标准桩的配置。

    以理想的一拖四大功率超充桩为例:1 根 480kW + 3 根 250kW。

    480 + 250 * 3 = 1230

    1230/60 = 20

    20 * 1.1 = 22

    理想的大功率超充站,可以计算为 22 个标准桩。

    蔚来的三代充换站更惊人,是一个换电站加上一拖四的大功率超充桩:

    换电站:

    630 * 0.9 = 567

    567/50 = 11 大功率超充桩:2 根 500kW + 2 根 200kW

    500 * 2 + 200 * 2 = 1400

    1400/60 = 23

    23 * 1.1 = 25

    11 + 25 = 36

    蔚来的三代充换站,可以计算为 36 个标准桩。

    同样容量下,以一般充电站的 8 个标准桩为基准,蔚来的三代充换站是 4.5 倍、理想的大功率超充站是 2.75 倍。

    政策倾斜下,鼓励各家充换电厂商往大功率超充和换电体系化做。

    这里有个细节,为什么「充电桩数量是用标准桩折算」?

    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到 2025 年新增充电桩数量有了具体的数字,而且规定了充电桩必须是直流桩,但对于直流桩的要求只需要达到 60kW 即可,这就是所谓的标准桩。

    那为什么 800v 发展的如火如荼,政策没有直接规定大功率超充呢?

    因为是各个地方的电容、场站、电力基建都不同,如果按照 120kW、480kW 的桩要求,那完成目标的地方估计没有几个。

    而现阶段国家的目标是,让充换电基础设施实现遍地开花,让更多人有机会体验到电动汽车,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大功率充换电的替代。

    这么做的好处是,各地方的 KPI 完成率会更高,用户也能快速用到补能服务,企业建设的门槛会更低。

    一句话: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率会促进电动车的普及。

    04

    地方政府的回响

    不同于过往,此次在政策结尾的保障措施有一段话至关重要:

    「研究对试点城市给予相关政策支持,优先推荐其重点项目纳入中央基建投资补助范围,研究将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产生的碳减排量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

    在现今各地方土地财政困难,依赖专项债进行建设的前提下,这段话是提醒地方不要阳奉阴违、不要虚应故事,要用心推动。

    因此在政策大方向确定后,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充换电建设相关的保障政策。

    目标宏大的是成都。

    《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目标是建成各类充换电站 3000 座,充电桩 16 万个。

    到 2025 年,各类新建建筑跟公共停车场要落实 15% ─ 25% 充电设施配建要求,公家单位与国营事业具备充电条件的停车位配建比例不低于 20%。

    支持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

    「对增设的充电设施按 100元/千瓦给予建设补贴。

    对纳入试点范围的换电设施按 300 元/千瓦给予建设补贴,每年按 0.2 元/千瓦时给予单个站最高 20 万元的运营补贴。

    支持既有居民小区规模化增设充电设施并实行 「统建统管、有序充电」,按车位给予 3000 元/桩建设补贴。」

    以蔚来 3 代充换站为例:

    1400kW 的大功率超充建设补贴 14 万、换电站建设补贴 17 万,一次性建设补贴约 31 万元。

    充换电利用率以 10% 计算,每年运营补贴约 10 万,补贴至 2025 年,电费补贴约 30 万元。

    在成都试点范围内总计能拿到约 61 万元的政策补贴,是笔不小的数目。

    投资环境好、招商容易的广东,以优化规则、减少各种限制为主。

    《广东省激发企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写到:

    优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投资建设运营模式,出台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地方标准。

    既有停车位安装充电设施的,免予办理规划、用地、建设许可手续,逐步实现有条件的小区和经营性停车场充电设施全覆盖。

    目标是:2023 年新增公共充电桩超过 2.1 万个

    北方新能源车销量不够突出,引入社会资本较为困难,更多是以专项债支持。

    《推动呼和浩特市城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试点行动方案(2022 — 2023年)》,计划在市区的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学校、医院、机关单位和开发区建设公共充电桩。

    在原有的公共充电桩 2233 个翻上数倍,目标是在 2023 年新建 7000 个公共充电桩。

    这成为很多经济较不发达地区的首选项,如广西具体到全自治区的充电建设规模与投资列出计划表:

    广西计划目标是 2023 年完成 1 万 5000 根充电桩

    在政策要求下,各地方政府都要动员起来,不管经济发达与否,都要优化中心城区的公共充电网络,强化公路沿线与郊区乡镇的基础充换电建设,发展城际快充网络。

    各地方的停车场和高速服务区建设,只要申请专项债项目没有相对应的充电建设,直接驳回。

    过去城管或高速集团往往有许多理由妨碍充换电建设,很多政策无法落实到地方。

    现在各地方为达到政策要求,不但不敢阻拦,甚至需要给出优惠,吸引社会资本投建充换电站。

    可以说是充换电建设最美好的时代。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次阅读
    7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7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