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重庆逛街,一共看到8个解放碑,重庆的错综复杂向来闻名遐迩,这次#腾势N7(图片|配置|询价)# 的高阶智能驾驶一上来就挑战8D魔鬼重庆立交,还是有点勇气的。
从这能看出比亚迪在智能化上补短板的速度和欲望,根据比亚迪第3季度财报,单季度投入研发费用111亿(同比大增130%),占营收的比例迅速飙升到了8.8%,算上一、二季度的研发费用,前三季度,比亚迪费用化研发支出为249亿,毛利率高达25.58%,虽然是汽车制造业,但如此高的毛利率和利润问题都非常可观,加上产能的大规模扩张即将告一段落,后续的利润空间将会继续支持比亚迪投入更多的研发费用。
按照目前的研发费用总额,比亚迪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投入研发最高、增速最快的车企,保持目前研发投入增速,明年有望在中国企业研发排行榜前五甚至前四位置。每年扩招上万名研发人员,研发强度会继续提高。波士顿咨询公司(简称“BCG”)公布了2023年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公司榜单中,华为、比亚迪分别位列第八、第九,比亚迪紧跟华为成为唯二入榜前20的中国企业。
毫无疑问,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决赛开始了,最终胜出的企业,在会赢得智能新能源汽车淘汰赛的同时,也会在汽车行业首次出现来自中国的汽车霸主,目前的进度条上看,在智能化方面,华为、小鹏都是走在前列的,而比亚迪在智能化领域并未达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应的地位。
但是比亚迪是否就无法及时补上短板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在造车上,比亚迪向来是有自己的稳扎稳打的传统,由下至上、从入门到中端再到高端的路线虽然慢但很稳,截止现在,比亚迪在三电技术和相应的原料、产业链、产能布局已经完成,要致富先修路,而新能源的基建正是电池、电控、电子等,从电池到电子再到晶圆厂,比亚迪已经把基础打牢并 掌握了核心环节,前几年比亚迪在新能源的爆发,正是多年积蓄能量的结果。
有了前期专利、三电、电子和产线的支撑,加上对自主可控核心技术的追求,在如今的BEV+Transformer大模型的加速应用背景下,比亚迪的高投入研发,有希望追平甚至赶超大部分对手。虽然目前距离华为的智能驾驶仍有很大差距,不过华为同样面临产业链整合、产能、销售、售后网络等多方面的难题。
按照中国汽车的市场容量,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智能化汽车规模化都足够蕴育出几家全球领先的头部玩家,区别在于,有些玩家已经拿到下半场的入场券,而许多全球汽车巨头,仍然在上半场的新能源化赛场挣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