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只可惜现在京津冀都禁止放炮,要不高低得给那几家倒下的造车新势力放几挂鞭炮庆祝一下。本期依旧是行业观察,现在车市如我所料,价格内卷就像漩涡一样把各大车企卷进来了。
这几天很多车企都在用主力车型跟风开打,这战斗的激烈程度一点不弱于少室山之战。
但是我们放眼几个月前,他们好像不是这么说的。
2023年7月6日,16家车企在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联合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做出了包括“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在内的多项承诺。全员名单为中国一汽、北汽集团、江汽集团、东风汽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上汽集团、中国重汽、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以及特斯拉。

听起来似乎要搞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一套,但是正如我行业观察里面写的,车市就这么大,消费者购车能力也就这么多。虽然平时都互称友商,面对市场份额的时候,也没那么多温情脉脉了。
电比油低?

比亚迪的价格确实很有诚意,不过电比油低这四个字就得打个问号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就这么活生生上演了。
比亚迪前脚调价,后脚吉利的降价就不留情面了,帝豪降价海报出来才叫真正的掀桌子。

即便是有人拿手动挡说事,那么自动挡车型6.49万元的价格也够狠辣了。
之前我在行业观察里面写过,燃油车打起来价格战,新能源车基本就没啥事了。现在燃油车价格更低,保养条款也没新能源车那么严苛,后市场成熟可靠。
这次车企降价潮伤害最深的不是燃油车,而是二手车。

新能源车二手车比新车还贵,上一次还是特斯拉挑起来的降价导致的。彼时特斯拉Model 3直接冲进了25万元区间,配合上部分地方的地补甚至能做到23万元落地。而当时车贩子报价26-27的二手车顿时就价格跳水,不得不忍痛出货。
新能源二手车的保值率早就是个不断被挤压水分的海绵了,自从共享汽车和各种网约车轮番涌入二手车市场,早期入手新能源车的车主真是冷暖自知。我认为新能源车早期的车主是谈不上早买早享受的,以前新能源车工艺水平和品控都不咋样,即便有补贴也比当时的同级别燃油车贵了数万元,除非跑营运车否则很难省出来相应的费用。
燃油车的末路?

我倒想知道一点,新能源车这么猛为什么需要老旧燃油车来当保障车?
号称越野搅局者的那几个咋不出来说话呢!坦克300、坦克500、丰田坦途、丰田兰德酷路泽、福特F-150猛禽版、JEEP牧马人都给你们当过保障车。你们家新能源车既然个个能打,为什么一出城就不敢给自己新车当保障车?为什么自己非得找老旧燃油车当保障车去跑测试?
燃油车行不行,新能源车厂家心里最清楚。
况且,老旧城区居民的充电问题一直是个很难解决的事情。这就注定了很多人还不得不选择燃油车,新能源车省钱的前提是个人充电桩。如果去第三方充电桩,你会发现一点也不省,服务费+停车费收下来还不如燃油车呢。
车企意欲何为?

郭德纲说过:“修自行车的犯不着恨卖油条的!”
车企只是为了抢占市场,给自己贴金的时候当然要说回馈消费者的厚爱这种场面话了。
现在算一下,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车,2015年以来倒下的车企太多了。
其实这些车企正在做的事情就是要搭上马太效应这班车,因为新能源车技术迭代速度太快,如果没有稳定的市场供应,那么只能连续亏损的,靠现金流维持运营。无论是为了争夺市场还是给二级市场信心,这场价格战车企硬着头皮都得上。打了,不一定能赢,不打,一定会出局。
榛名总结:
我很早就在行业观察里面写过,大型传统车企具有强大的实力,他们造的新能源车不一定很先进,但是起码企业不会跑路。甭看高合汽车还在带货自救,但运营一家工厂的资金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
三月只是个开始,车企没分出胜负之前是不会停手的,尤其是又快举办大型车展了,怎么会放过同台竞技的机会呢?
最好卷一卷产品力,而不是单纯的卷价格,倒下了这么多造车新势力还不够警醒你们么?
文末说句良心话,那些倒下造车新势力的库存车甭管多便宜,千万不要考虑,后期保养和保值率都是个问题,如果三电出了问题,那只能自己忍着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