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十年了,在中国买车和在美国买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起在美国和在中国购买汽车,我们的印象中,美国人购买汽车肯定比中国人购买汽车更便宜。但这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十年前的美国的汽车市场,仿佛就是现在的中国。

    十年前美国汽车市场犹如价格的 “洼地”,美国车市的价格普遍低于中国,这一差距犹如一道鸿沟。十年过去了,美国和中国汽车市场悄无声息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丰田热销车为例,2015年左右,美国市场上卡罗拉售价约为1.5万美元、凯美瑞起售价约为 2.3 万美元,按当时的汇率换算成人民币,一个是9万元左右,一个是14万元左右。而在中国,这两款车的售价,卡罗拉在15万元,凯美瑞在20万元,可见中国的售价就按绝对数值比,是美国售价的1.5倍。

    再看豪华品牌,宝马 3 系在 2015 年左右,美国的起售价约为 3.3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 20 万元出头,而在中国,其起售价则达到了 28.3 万元。如此明显的价格差异,让不少中国消费者心生羡慕,甚至有人不惜托人从美国购车,再通过复杂的手续运回国内。

    当时,中国消费者购车的压力可谓不小,国产汽车在品质和性能上与进口车、合资车存在一定差距,消费者为了追求更好的汽车品质和驾驶体验,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再加上当时国内的税收政策,如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等,进一步抬高了汽车的终端售价。

    那时,美国作为汽车生产大国,拥有成熟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生产技术先进,生产效率高,成本控制能力强。美国政府对汽车产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补贴等,进一步降低了汽车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美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各大汽车品牌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和促销手段,使得消费者能够以更加实惠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汽车。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美国人购车相对轻松,汽车普及率也远高于中国。


    如今之变,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市场发生了反转。

    时光流转,十年后的今天,汽车市场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购买汽车的价格竟然比美国便宜了。


    以丰田热销车为例,2024 年,美国市场凯美瑞的起售价约为 2.7 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近 20 万元 ,而在中国,凯美瑞的起售价仅为 17.18 万元,终端还有一定的优惠幅度。美国买一辆卡罗拉约需要15-18万元人民币,而我们都知道中国买一辆卡罗拉现在只要7-8万人民币。曾经价格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 BBA,如今在中国市场也不断的放下自己的身段。宝马 3 系 2024 年在中国的起售价为 29.99 万元,而在美国的起售价约为 4.3 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超过 30 万元。奔驰 C 级在中国起售价为 33.23 万元,美国起售价约 4.4 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也高于中国。奥迪 A4L 中国起售价 32.18 万元,美国起售价约 4.2 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也高于中国。你敢相信吗,现在美国人买特斯拉车价折合成人民币同样高于中国。


    中国新能源战略的成功实施,是中美汽车市场反转的关键因素。

    2009年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国家战略,2012年完成了战略准备阶段,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电动化大发展阶段,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智能化发展阶段。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不断进步。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也对传统燃油车市场形成了冲击,促使车企通过降价来提高竞争力。

    日系车向来以性价比和可靠性著称,在全球市场都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日系车在中国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日系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相对滞后,技术和产品竞争力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为了维持市场份额,日系车不得不采取降价换销量的策略。以丰田为例,卡罗拉、雷凌等车型终端优惠幅度较大,凯美瑞、亚洲龙等中级车也通过降价来吸引消费者。本田的思域、雅阁,日产的轩逸、天籁等车型同样如此。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 年,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平均降价幅度达到了 10% - 15%。

    曾经高高在上的 BBA,如今在中国市场也深陷价格战的泥潭。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BBA 的转型速度相对较慢,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科技配置不如新能源车企,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保住市场份额,BBA 只能通过降价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增强市场竞争力。宝马 3 系、5 系,奔驰 C 级、E 级,奥迪 A4L、A6L 等主力车型,都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价。以奔驰 C 级为例,其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终端优惠幅度高达 8 - 10 万元,裸车价格甚至低至 20 万元出头。宝马 3 系的优惠幅度也在 7 - 9 万元左右,奥迪 A4L 更是跌破 20 万元大关。

    如果要让后BBA穿越回去抹掉一款车,那肯定是问界M9,非它莫属。上市一年,问界M9大定超20万辆,交付超15万辆,硬是把热销的中国自主品牌的价位拉到了50万以上。在国内一举超越奔驰、宝马、奥迪高高在上的豪车,成为2024年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冠军。不存在什么侮辱性,但伤害性极强。2024年,BBA全年销量虽然没下降多少,但利润断崖式的下跌,奔驰利润下降超50%,宝马利润下降超80%,把断臂求生演绎的淋漓尽致。而赛力斯,营收破千亿,市值破两千亿,盈利也有60多亿元。


    中美汽车市场价格变化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与市场因素。

    通货膨胀是影响美国汽车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这使得汽车生产的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如钢铁、铝、橡胶等价格不断攀升。据统计,2023 年美国钢铁价格相比十年前上涨了 50%,铝价上涨了 30%。这些原材料成本的增加,直接推动了汽车生产成本的上升,车企不得不通过提高售价来维持利润。同时,美国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工人工资、福利等支出增加,进一步加重了车企的负担。

    供应链问题也是美国汽车市场面临的一大挑战。新冠疫情的爆发,打乱了全球汽车供应链的节奏,美国汽车产业也深受其害。芯片短缺问题持续困扰着美国车企,导致汽车生产受限,市场供应不足。一些热门车型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经销商纷纷加价销售,进一步抬高了汽车价格。以福特 F - 150 皮卡为例,由于芯片短缺,2022 年其产量大幅下降,市场上一车难求,价格也随之上涨了 20% 左右。

    而在中国,工业规模的扩大和供应链的完善,为汽车价格的降低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拥有完善的汽车供应链体系,从零部件生产到整车组装,各个环节都能实现高效协同。在特斯拉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不是选择在中国上海建设超级工厂,如果不是依靠中国完善的汽车供应链,很难说特斯拉能否坚持过Model3的产能地狱,尤其是疫情的那几年。马斯克在推特上写道:上海的超级工厂将为大中华区制造价格合理的Model 3和Model Y。所有Model S、Model X 和 Model Y更高价格的版本,扔将在美国面向全球市场制造,包括中国市场。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