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0号,比亚迪正式推出了“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这可是标志着它在智能化这块儿,又跨进了一大步!这个系统是比亚迪自己研发的,从感知、决策到执行,一整套全都搞定,还靠着璇玑架构,把整车的智能都融合起来了。而且它分了A、B、C三个版本,不同版本适配不同车型,啥需求都能满足。

先讲讲它的技术架构和核心优势。
在感知和硬件创新这块,“天神之眼”用的是“前视三目5R12V”方案,也就是三目摄像头加上5颗毫米波雷达,再配上12颗超声波雷达。A、B版本还结合了激光雷达和高精度摄像头,能360度无死角地感知周围环境。像天神之眼C这个版本,用5R12V方案,主要覆盖20万以下的车型;而A版本呢,装了三个激光雷达,用在高端的仰望品牌上。算力也很关键,仰望U8用的是双Orin X芯片,算力能达到508TOPS;腾势车型用单Orin X芯片,算力254TOPS;低端车型就用地平线征程5芯片,这样不管啥复杂场景,都能快速做出决策。
算法和数据这块也很牛。它基于比亚迪自己研发的璇玑架构,也就是“一脑、两端、三网、四链”,通过中央计算平台,把车端和云端的AI整合起来,实现感知、规控、执行全闭环。比如说记忆领航功能,能记住咱们日常通勤的路线;代客泊车成功率更是高达99%。而且比亚迪靠着440万辆L2+车型积累的真实道路数据,建立了中国最大的车云数据库,这数据每天都在更新,预计2025年每天训练里程能达到1.5亿公里,算法也能跟着不断升级。
功能上的突破也特别多。无图城市领航功能,在全国任何地方,就算没有高精地图,也能在城区自动驾驶,像复杂路口、无保护左转这些场景,都能轻松应对。安全性能也没得说,AEB系统现在就能在100km/h的速度下刹停,以后还会升级到140km/h。在高速上,能做到1000公里都不用人工接管,遇到极端天气,毫米波雷达还能弥补视觉上的干扰。
再讲讲车型覆盖和市场定位。

比亚迪这次通过分层技术方案,把高阶智驾普及到了全系车型,打破了以前只有高端车才有高阶智驾的惯例。天神之眼A,也就是DiPilot 600,装在仰望品牌上,有三个激光雷达,主要用在城区无图NOA和赛道无人驾驶上,代表车型就是仰望U8。天神之眼B,DiPilot 300,用在腾势和比亚迪20万左右的中高端车型上,配了单激光雷达和Orin X芯片,高速和城区的NOA都能支持。天神之眼C,DiPilot 100,覆盖7万到20万这个价格区间,首发车型是海鸥,用的是纯视觉加毫米波雷达方案,高速领航、代客泊车这些功能都是标配。
比亚迪的市场策略也很有看头。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一直强调“好技术应人人可享”,通过大规模生产,把硬件成本降下来了。就像海鸥,成了全球首款7万元级就能搭载高阶智驾的纯电车型。这次首发就有21款车型,王朝、海洋网等系列都有,10万元以上的车型直接全系标配智驾,10万以下的也会慢慢普及,以后智驾可能就像现在的空调一样,成了车的标配。

接着说说行业影响和战略意义。
比亚迪这全民智驾的战略,直接就挑战了特斯拉、华为这些行业头部玩家。通过低价把高阶功能普及开,很可能会让整个行业的技术都往中低端市场下沉。以前城市NOA功能都在30万以上的车型才有,现在10万级别的车也能有了。在技术标准上,璇玑架构和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在算法上给比亚迪建立了竞争优势,说不定以后还能把中国的智驾方案推广到全球。而且比亚迪靠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生产体系,带动了像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地平线的芯片等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一个智能驾驶的生态闭环。
不过,比亚迪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对未来的展望。
技术迭代的压力一直都在,虽然“天神之眼”已经处在第一梯队了,但特斯拉的FSD、华为的ADS这些竞品也在不断升级,比亚迪还得在数据闭环和用户体验上多下功夫。商业化探索方面,比亚迪计划2025年推出智驾订阅服务,以后咱们可能就能按需开通高阶功能,或者共享数据了。法规和安全验证这块,无图智驾的合规性还需要政策支持,特别是在事故责任怎么判定、保险机制这些方面,比亚迪还得和政府一起努力,推动相关标准落地。
总的来说,比亚迪“天神之眼”可不只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它智能化战略的一个里程碑。靠着“普惠智驾”,重新构建了行业逻辑,把安全和智能完美融合。以后说不定就像王传福说的“2025年买车看智驾”,“天神之眼”真有可能成为中国智驾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