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好好造车不如炒AI?想忽悠人买车还是真有料?

    本月6日,吉利宣布已经和Deepseek完成深度合作。14日,岚图也与DeepSeek合作,共同研制新型智能座舱。AI赋能的泼天流量,各车企都想抢分一口。然而,奔驰即使装上了GPT,今年该砍产线的还是砍产线;拿“文心一言”当噱头的极越,更是直接关门大吉,装不装AI,好像都没有啥实质变化。如今大谈AI合作,真的不是车企在炒作吗?AI对汽车到底有没有实际作用?

    AI确实厉害,但目前能用的不多

    对汽车而言,AI还真有实际作用,多集中于智能座舱升级和智驾开发,但实际意义并不大。

    比如AI调校的智能座舱,更多是对车机语音的升级。升级后的语音识别更精准,可整合功能也越多,如斑马智行研制的智能座舱,能在车上办公看消息。蔚来的NOMI语音,也能根据乘客的情绪播放音乐。但大部分人只是把车当出行工具,除导航外的其他功能用的并不多,实际意义不大。

    而AI在智驾上的应用,虽然卷出了“端到端”技术,省去了大量人工输入的规则和参数,直接输入视频素材就能处理,且端到端将各环节一体化,输入、处理、输出都在一起,大大提升了传输处理效率。但目前来说,各大车企的端到端还在开发中,目前能使用的成熟端到端只有特斯拉,而特斯拉的FSD国内目前用不了。

    AI并不高大上,甚至有安全隐患

    不仅如此,AI调校下的端到端智驾,也并不绝对安全。

    端到端虽然省去人为设定规则,但也面临着处理过程不可控的问题,突发情况下少不了人工规则兜底。

    而完全不用兜底,纯粹用端到端数据训练的,就像特斯拉的FSD,在实际测试中横穿马路、违规停车,直行出线,还将三轮车识别成小体积自行车,实际体验差不说,还有一定驾驶风险。

    如今出于安全考虑,许多车企都会出一套额外的兜底方案,如理想推出的“端到端+VLM”模式,VLM本质上就是一套额外的兜底系统,但即使有了兜底系统,也不能保证完全安全,更不要说纯依靠AI的智驾系统了。

    总的来说,AI确实能对智驾和语音等做升级,但目前使用并不多,不建议将AI作为买车的标准之一。至于目前各车企宣传的全面AI化,目前来看还是口号性质更多,等到因AI催生出了新技术,并且能保证驾驶安全时,再去看AI汽车也不迟。

    (文/子涵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