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刚开年,汽车市场就迎来了大变化,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从原本的 46% 一跃涨到了 59%。可早在去年7月,新能源的渗透率就已超过 50%,那为何燃油车还能反扑?这背后是燃油车的回光返照,还是新势力车企技术短板的真实暴露?

燃油车一边转型智能化,一边大幅降价
从图中1月燃油车销量我们就能知道下沉市场更偏爱经济➕智能款型的车,以吉利星越L和长安新款CS75PLUS为例,这两款车均配备了3块智能屏幕,再加上L2级辅助驾驶,这样看起来和新能源车仅在动力形式上不同。从图中看不到的一些中高端燃油车也采取降价来抵抗“油电”同价,像一些原来买30多万的车也都加入降价行列,捷豹XEL一口价不到19万,最大降幅超14万元。路虎发现运动版(图片|配置|询价)更是从39万跌到了16.98万。可以看出,燃油车“以价换量”的策略背后,也反映出了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燃油车的需求。

新能源续航、保值均为短板、有待固态电池技术破局,
新能源汽车虽发展迅速,但短板明显,续航焦虑是困扰电车用户的一大难题,在冬季测试中显示出了热门电车在寒冷地区续航甚至不足50%,超70的消费者对于电车长途出行存在担忧。另外,被寄予重望的固态电池技术还未突破,其成本是传统锂电池 2 - 3 倍,车企难以大规模应用,奔驰 EQS 刚测试,2030 年量产,宁德时代 2027 年才少量生产。这两年新能源汽车的更新换代肯定会越来越快,技术迭代加上电池损耗等因素,电车的保值率远不如燃油车。所以,在技术没有成熟前押注新势力还是过于太早了。

电车虽然是新时代的产物,但还做不到完全替代燃油车,二者体验不同、各有利弊。新能源汽车存在的短板也是其发展的内推力,这使得消费者在购车决策更为谨慎。所以,即便在24年的大半时间中新能源势力的渗透率一度超越燃油车,百年燃油也不会说没就没,未来较长时间内,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将保持“各占一半”的状态。
(文/朝硕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