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尺寸与参数是衡量汽车大小、性能和空间等方面的重要指标,一些常见的汽车主要尺寸与参数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主要尺寸
车长:汽车最前端到最后端的距离,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它决定了汽车在道路上所占的空间长度,也影响着车内的乘坐空间和后备箱容积。一般来说,小型车车长在 4 米左右,紧凑型车车长在 4.5 米左右,中型车车长在 4.8 米左右,中大型车车长在 5 米以上。
车宽:汽车两侧最突出部位之间的距离,不包括后视镜等可折叠部件。车宽影响着汽车的稳定性和车内横向空间,如车内座椅的宽度和乘客的肩部空间。小型车车宽一般在 1.7 米左右,紧凑型车车宽在 1.8 米左右,中型车和中大型车车宽可能超过 1.9 米。
车高:汽车空载时,从地面到汽车最高点的距离。车高决定了车辆的通过性和车内头部空间。一般轿车的车高在 1.4-1.5 米左右,SUV 的车高相对较高,在 1.6-1.8 米左右。
轴距:汽车前轴中心到后轴中心的距离。轴距是影响车内空间特别是后排腿部空间的关键因素,轴距越长,车内空间通常越宽敞,车辆行驶的稳定性也越好。小型车轴距一般在 2.5 米以下,紧凑型车轴距在 2.6-2.7 米左右,中型车轴距在 2.8-2.95 米左右,中大型车轴距一般超过 3 米。
轮距:分为前轮距和后轮距,是指同一车桥上左右轮胎中心之间的距离。轮距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和过弯性能,轮距越宽,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越好,过弯时的侧倾相对较小。一般轿车的前轮距和后轮距在 1.5-1.7 米左右,一些高性能跑车或大型 SUV 的轮距可能更宽。
最小离地间隙:汽车在满载时,底盘最低点与地面的距离。它反映了汽车通过障碍物和不平路面的能力。一般轿车的最小离地间隙在 110-150 毫米左右,SUV 的最小离地间隙通常在 180-220 毫米左右。

主要参数
整备质量: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包括润滑油、燃油、随车工具、备胎等所有装置的质量。整备质量影响汽车的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和操控性能。一般小型车整备质量在 1 吨左右,紧凑型车在 1.2-1.4 吨左右,中型车在 1.5-1.8 吨左右。
最大总质量:汽车满载时的总质量,包括汽车整备质量、驾驶员及乘客质量、行李质量等。它是车辆设计和使用中的一个重要限制参数,涉及到车辆的承载能力、制动性能、轮胎负荷等方面。
行李箱容积:汽车后备箱能够容纳物品的空间大小,一般以升(L)为单位。它是衡量汽车装载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车型的行李箱容积差异较大,小型车行李箱容积一般在 300-400 升左右,中型车在 500-600 升左右,一些大型轿车或 SUV 的行李箱容积可能超过 700 升。
接近角和离去角:接近角是指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离去角是指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这两个角度决定了汽车在上下坡或通过崎岖路面时,车辆前端和后端不与地面发生碰撞的能力,角度越大,汽车的通过性能越好。
汽车性能是一个综合概念,涵盖了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汽车性能指标及其相关内容:

动力性能
最高车速:汽车在水平良好路面上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体现了汽车的动力极限,受发动机功率、车辆风阻、轮胎与路面摩擦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一般来说,高性能跑车的最高车速较高,可超过 300km/h,而普通家用车的最高车速通常在 180-220km/h 左右。
加速性能:常用百公里加速时间来衡量,即汽车从静止加速到 100km/h 所需的时间。时间越短,加速性能越好。例如,一些超级跑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可在 3 秒以内,而普通家用轿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可能在 8-15 秒。现在新能源家用汽车也可以轻松突破5秒,正在逐渐打破动力加速性能等级。
爬坡能力:指汽车在满载时,在良好路面上以最低前进挡能够爬上的最大坡度。货车和越野车通常需要有较强的爬坡能力,以应对复杂的路况,部分硬派越野车的最大爬坡度可超过 60%。
制动性能
制动距离:汽车在一定初速度下,从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到车辆完全停止所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越短,制动性能越好。一般来说,以 100km/h 的速度行驶时,优秀的轿车制动距离可控制在 35-40 米,而一些普通家用车的制动距离可能在 40-45 米。
制动稳定性: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保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制动时若出现跑偏、侧滑等现象,会影响制动稳定性,增加事故风险。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指抗热衰退性能,即汽车在连续制动或下长坡持续制动时,制动效能的保持能力。频繁制动会使制动器温度升高,导致制动效果下降,高性能的制动系统能较好地保持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操控性能
转向精准度: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时,车辆响应的准确性和灵敏性。转向精准的汽车能按照驾驶员的意图精确转向,如一些运动型轿车的转向系统调校得非常精准,方向盘的微小转动都能使车辆做出相应的转向动作。
悬挂系统性能:悬挂系统影响着车辆的行驶平稳性和操控性。优秀的悬挂系统能在车辆转弯时有效抑制车身侧倾,在通过颠簸路面时,能快速过滤震动,使车轮保持与地面的良好接触。
底盘调校:底盘的整体调校包括悬挂的刚度、减震器的阻尼、转向系统的特性等多个方面的协同优化。良好的底盘调校能使车辆在操控性和舒适性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让车辆在各种路况下都有稳定、舒适的行驶表现。
舒适性
座椅舒适性:座椅的材质、形状、尺寸、调节功能等都会影响舒适性。舒适的座椅应能提供良好的支撑和包裹性,长时间乘坐不易感到疲劳,部分高端车型的座椅还具备加热、通风、按摩等功能。
车内空间:宽敞的车内空间能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坐体验,包括头部空间、腿部空间和肩部空间等。一般来说,中大型车和 MPV 的车内空间相对较为宽敞。
噪音控制: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噪音主要包括发动机噪音、风噪和胎噪。通过优化发动机隔音、车身密封和轮胎材质等措施,可降低车内噪音水平,营造安静舒适的驾乘环境。
燃油经济性
百公里油耗:汽车行驶 100 公里所消耗的燃油量,是衡量燃油经济性的常用指标。一般小型汽车的百公里油耗在 5-7 升左右,中型轿车的百公里油耗在 7-10 升,SUV 由于车身较重、风阻较大,百公里油耗通常在 8-12 升。
节能技术:汽车制造商采用了多种节能技术来提高燃油经济性,如涡轮增压技术、混合动力技术、发动机启停技术、轻量化设计等。这些技术能在保证动力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燃油消耗。
安全性
主动安全配置: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车身稳定控制系统(ESC)、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自动紧急制动等。这些系统能在事故发生前主动采取措施,帮助驾驶员避免或减轻碰撞事故的危害。
被动安全配置:主要有安全气囊、安全带、车身结构安全设计等。当事故发生时,被动安全配置能保护车内人员免受或减轻伤害。例如,合理设计的高强度车身结构能在碰撞时有效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车厢变形,为乘客提供生存空间。
另外汽车排放污染和噪音污染是汽车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的两个主要负面影响,在选购汽车时也是要重点关注的点,以下是关于它们的详细介绍:

汽车排放污染(燃油车)
污染物种类
一氧化碳(CO):是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当汽车发动机在缺氧或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下工作时,就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会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输氧能力,导致人体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碳氢化合物(HC):包括未燃烧和未完全燃烧的燃油、润滑油及其裂解产物和部分氧化产物。它会形成光化学烟雾,刺激人体呼吸道,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还会损害植物。
氮氧化物(NOx):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₂),在高温、高压的发动机燃烧室内,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同时也是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成因。
颗粒物(PM):主要由碳烟、硫酸盐、重金属等组成,是柴油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颗粒物粒径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可深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二氧化碳(CO₂):虽然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它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大量的 CO₂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加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影响因素
发动机技术: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如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可变气门正时等,能使燃油更充分地燃烧,降低污染物排放。相比传统的化油器发动机,采用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更少。
燃油质量:燃油的品质对排放影响很大。低硫、低芳烃的清洁燃油能减少颗粒物和硫化物的排放。例如,使用国六标准的燃油比国五标准的燃油,能使汽车排放的污染物进一步降低。
行驶工况:汽车在不同的行驶状态下,排放情况不同。在城市拥堵路况下,汽车频繁启停、低速行驶,发动机处于非最佳工作状态,排放的污染物会增多。而在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工作相对稳定,排放通常会减少。
汽车噪音污染
噪音来源
发动机噪音:发动机内部的燃烧过程、机械部件的运转摩擦等都会产生噪音。例如,发动机的活塞上下运动、气门的开闭、正时链条的传动等,都会发出声音。发动机转速越高,噪音通常越大。
风噪:汽车行驶时,空气与车身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噪音。风噪的大小与车速、车身形状、车辆密封性等因素有关。车速越高,风噪越明显。车身设计不合理、车辆密封性能差,会使风噪更容易传入车内。
胎噪:轮胎与路面接触时,由于轮胎的变形、路面的不平整等原因产生的噪音。不同类型的轮胎,胎噪大小不同。例如,花纹较深、较硬的轮胎,胎噪相对较大。此外,路面状况也会影响胎噪,在粗糙的水泥路面上行驶,胎噪通常比在平整的沥青路面上大。
传动系统噪音:来自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等传动部件的噪音。传动部件的齿轮啮合、轴承转动等都会产生噪音。当传动系统出现故障或磨损时,噪音会更加明显。

影响因素
车辆设计与制造工艺:合理的车身结构设计和良好的制造工艺能有效降低噪音。例如,采用隔音材料对发动机舱、车门、底盘等部位进行隔音处理,能减少噪音传入车内。车身的刚度和密封性好,也有助于降低风噪和外界噪音。
行驶速度:噪音与车速呈正相关,车速增加,发动机转速提高,风噪和胎噪也会显著增大。一般来说,车速每增加 10 公里 / 小时,噪音大约会增加 2-3 分贝。
路面条件:不同的路面材质和路况对噪音影响很大。在坑洼不平、破损的路面上行驶,车辆会产生更多的震动和噪音。相比之下,平整、光滑的沥青路面能有效降低胎噪。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