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第三届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大会暨出海论坛|从“产品出海”向“产业链出海”跨越

    智驾网头像智驾网头像
    智驾网03-04

    中国新能源汽车加速全球化布局 多国共探绿色出行新机遇

    2025年2月21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大会暨出海论坛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22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全球800余位行业领袖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全球化发展、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展开深入探讨。此次论坛不仅展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全球绿色出行转型提供了合作框架与行动路径。

    全球政策协同: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

    论坛上,多国代表强调政策支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魏景林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已跃居全球首位,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部分零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仍需解决。他呼吁行业聚焦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副会长王锦珍则提出,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中国需通过开放合作维护多边贸易规则,助力全球减排目标。

    多国驻华使节分享了本国市场机遇与政策红利。马来西亚经济公使Unny Sankar Ravi Sankar表示,马来西亚愿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合作开发电池技术,推动东盟低碳出行;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经济公使衔参赞指出,印尼凭借丰富的镍资源,计划2030年前推广200万辆电动汽车,并推出税收优惠吸引中国企业投资;芬兰商务参赞Marko Tiesmaki则强调该国在可持续电池产业链上的技术优势,欢迎中国企业在芬兰设厂。

    此外,哥伦比亚、墨西哥、菲律宾、巴西等国代表均提到,通过零关税、本地化生产支持等政策,期待与中国深化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合作,共同开拓区域及全球市场。

    技术驱动创新:5G、AI与立体交通重塑产业未来

    技术突破是本次论坛的另一核心议题。清华大学教授曲小波提出,新能源汽车正从电气化、智能网联化向低空立体化延伸,飞行汽车等新兴载具将依赖现有汽车供应链实现量产,未来十年或成万亿级市场。

    华为5.5G领域副总裁马金斗展示了5G-A技术在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中的应用前景,通过云端协同计算,车辆可升级为“第三生活空间”,并提升复杂路况应对能力。

    腾讯云AI解决方案总监王川南则分享了AI大模型在汽车研发、生产及服务中的应用案例,例如通过多模态生成技术优化设计流程,借助知识引擎平台加速智能驾驶系统开发。

    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推动产业升级,也为全球合作提供了新方向。例如,芬兰的电池回收技术、印尼的镍加工能力与中国企业的智能化方案形成互补;欧洲市场对低碳技术的刚性需求,则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高性价比优势紧密结合。

    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指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占产量比例显著提升,欧洲、南美等地区市场份额稳步增长,技术领先与成本控制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双向赋能:产业链整合与可持续发展并行

    论坛期间,“新能源汽车金链奖、新链奖、智链奖”颁奖仪式表彰了在供应链创新、技术突破及市场增长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同期举办的贸易投资洽谈会、专题分论坛及技术展览,进一步促成国内外企业对接。例如,亚美尼亚、匈牙利等国希望引入中国充电桩技术;墨西哥计划成为中国车企进入美洲市场的枢纽;巴西则凭借金砖合作机制,推动奇瑞、比亚迪等企业本地化生产,2024年从中国进口新能源汽车激增近200%。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中心表示,未来将持续搭建国际化平台,推动技术标准互认、资源共享与人才交流。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协同创新阶段,唯有通过开放包容的伙伴关系,才能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正如印尼参赞所言:“资源、技术与市场的结合,将让绿色出行从愿景加速照进现实。”

    此次论坛不仅是一次行业盛会,更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从“产品出海”向“产业链出海”跨越。在政策支持、技术驱动与市场拓展的多重助力下,中国正与全球伙伴共同书写绿色出行变革的新篇章。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