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飞度狂魔这次买了辆不太一样的飞度

    东哥车研所头像东哥车研所头像
    东哥车研所03-07

    给大家展示一下我最近新买的终极家用小面包:Honda Spike。

    一句话,这就是个侧滑门的飞度,一辆车长只有4米2的超小型 MPV,或者直接叫小面包。

    飞度底盘,跟飞度一模一样的 1.5 自吸发动机配 CVT 变速箱,五座布局,有一个硕大硕大的后备箱,一侧电动侧滑门、一侧手动侧滑门带电吸,后排带隐私玻璃。

    这么一个车要多少钱?

    我这辆是 12 年产的,原版,基本原漆。全程 4S 记录但是不知道几手,只知道我在新西兰是第一手。价格嘛,花了 9000 多 NZD,约合 38000 CNY左右。新西兰的二手车价比较高,如果是在日本买这个车就只需要不到两万人民币。

    我现在所在的是一个汽车自由进口的国家。在新西兰这个地方,你什么车都能买到。左舵的右舵的,从 1920 年代到 2020 年代的,啥玩意都有。之所以最后选了这么一个车,思路也很简单:

    这是我在新西兰的第一辆车,肯定要实用性优先;并且由于新西兰的车价比国内要高,所以我想买一辆国内买不到的车。一方面是因为图新鲜,另一方面国内没有的话就省得比较,不比较就不会肉疼。最后嘛,9000 多 NZD在这边算得上比较便宜了,要不是预算有限的话,我也想直接 4S 店喜提 Sienta(图片) 呢。

    (Toyota Sienta,“小面包”类别的代表车型。雅力士底盘+THS 混动,真正的既要马儿跑还要马儿不吃草,并且异常可靠堪称坚不可摧。缺点也很明显,我的钱包配不上它,比 Spike 贵了快一倍。)

    Anyway, 咱不跟 Sienta 比,Spike 还是很好的。

    目前开下来快一个月,现在偶尔还会发现一些惊喜。比如我买车的时候只知道这是个低配,只有左侧才有电动侧滑门(就是在钥匙上一摁就可以开门关门的),但就在前几天我突然发现,主驾侧的车门虽然是手动侧滑,但关门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像关海狮车门那样用力摔,只需要关到差不多的位置,剩下的部分就会自动吸合。

    在我印象中,电吸门好像是个很高级的配置呢。

    我买 Spike 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有一个硕大硕大的后备箱。我一个初到异乡居无定所的外国人,可得需要一个能带上我所有所有家当的汽车才行。事实证明我买这个车的决策是对的,因为在我们到了新西兰之后,仍然经历和面临几次大的“迁徙”。

    还有买冰箱洗衣机啥的。前两天刚定了冰箱和洗衣机,如果要店家配送的话运费是 250 刀。我一口老血喷出来,我买的冰箱才 270 刀啊。所以我打算过几天把 Spike 的后备箱清空,去自提我的冰箱洗衣机电视柜书桌,etc。

    它的后备箱到底有多大呢,我从家里出发之前拍了这样一张照片:

    这个是我家的本田杰德(我可真是本田粉...),这车公认很能装,后备箱纵深比很多 SUV 还要大。杰德的后备箱能放两个 30 寸行李箱,上面横着放一个 28 寸箱,空的地方再放个背包。有些杂物袋子还有一个 20 寸的登机箱实在放不下,我就放到副驾驶去了。

    从家里出发的时候,满满当当。

    落地奥克兰,直接在机场的租车行取车。还是这点儿东西,三菱日蚀。

    我忘了拍东西全部塞进去的照片,因为净研究怎么才能把全部的东西塞进去来着。我租一个 SUV 就是为了能装东西结果它还没有我的杰德能装。因为它后尾门太过于倾斜,所以后备箱里放两个 30 寸箱之后上面就没办法再放那个大的 28 寸箱,所以只能把小的登机箱放在后面,把大的 28 寸箱子放在副驾去了。

    不管怎么说,副驾都得放点东西就是了。也不知道副驾放行李箱合不合法,反正没被警察抓到。

    之后我们就去了蛤蟆屯(新西兰第四大城市,Hamilton),在蛤蟆屯 呆了一阵子决定迁徙回奥克兰,于是又一次收拾好全部的行李准备出发。这时候我们已经在开 Spike 了。

    所以:

    不管大小,但之前的两个车后备箱最多只能放三个箱子进去,但 Spike 可以放四个。显然,因为上层空间过于宽敞,我的绿色箱子甚至是横过来放的。如果都是 28 寸箱的话(28 已经大于大多数平常出门的普通行李箱尺寸了)我能肯定它能放 6 个。

    实用性满分,我现在其实很期待去拉冰箱洗衣机。我就是不知道新西兰这边有没有货拉拉啥的,要是有货拉拉我估计这车去跑货拉拉都没啥问题。

    后备箱的设计也很巧妙,后备箱的地台有个盖板能掀起来,底下可以藏钱(bushi

    如果把盖板翻过来的话就可以进一步降低地台,拉点儿有高度的大件儿,比如花盆。

    后备箱侧面也有一些储物空间,主要是放点零了八碎的小件物品:

    请记住请记住,全顺的后备箱肯定比它大,但是它可是飞度啊,车长 4 米 2,就是标准两厢车的大小。相比之下,前边驾驶舱乘员舱的位置就平淡了许多。此为 Spike 没啥亮点的中控台:

    虽然设计语言不太一样但隐约还是有股飞度味。谈不上有啥配置,就有个自动空调,这个飞度不常有。带了个很尴尬的车机,松下牌的,会翻屏,但是导航只有日本地图,显示的还是东九区时间。

    日本本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JDM)很多车上会自带 ETC 装置,用户直接插卡就行。挡风玻璃上不用贴 ETC 设备,ETC 天线直接内嵌到挡风玻璃,所以日本的 ETC 信号非常好,只不过这功能在新西兰用不了。并且因为原车主的 ETC 卡拔了,所以每次点火的时候它都会说:“ETCカードが挿入されていません。”(意思就是说,ETC 卡未插入。)

    大家知不知道淘宝上有卖那种日本 JDM 开机日语播报的东西卖的?其实它说的是“ETC 卡未插入”,哈哈哈哈哈哈哈。

    如果是高配车的话会比这个多一个定速巡航和多功能方向盘,其余的配置就没啥了,毕竟级别也在这儿。一个飞度能给自动空调给巡航,按本田的 X 性来说已经算是很大方了。

    不过高配车就是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好像都 TM 是混动的。我这一台真的是费劲巴力找到的全奥克兰几乎就这一家有几辆纯燃油的在卖。

    不是我排斥混动,而是此混动非彼混动。混动 Spike 的混动,是 IMA 混动。国内有过一些 IMA 混动的车,比如 CR-Z、八代思域还有二代飞度。有兴趣的各位可以去查查那个混动的油耗咋样。不仅油钱省不下,IMA 混动的电池还比较容易坏。那个年代本田的混动技术还非常菜,在这车上面用的是一个镍氢电池,也就十万公里寿命。要是你买的车恰好换过电池了还好,要是你买了一个没换过电池的车(因为车便宜但是维修费贵,所以换电池的不多),

    在新西兰这地方,普普通通换个 12V 铅酸电池都要你几百刀。换混动电池得多少钱?估计半个车钱出去了吧。

    Spike 这车是纯 JDM 版本的,只在日本国内卖。但这车其实还有个孪生兄弟是全球车型,叫 Freed。Freed 在很多地区比如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啥的都有卖,比 Spike 更知名一些。

    Freed 和 Spike 最大的区别就是座椅布局。Freed 是六座/七座布局,有第三排座椅。六座的话第二排就是俩独立的座椅,七座的话第二排就跟 Spike 是一样的。

    虽然 Freed 的第三排座椅在不用的时候能折起来,但是后备箱空间就很受影响,一眼看下去肯定装不下六个 28 寸箱子嘛!但各人有各人的需求,也不是所有人都是我这样漂泊异乡居无定所举目无亲的外国人,要是人家阖家欢乐人口众多,天天六七个人一起出门下饭店呢?那肯定就是 Freed 更适合啦。

    不过二手 Freed 也是混动版本比汽油版本多很多,想找纯燃油版的,不容易。其实新西兰的二手车商不管啥车都喜欢卖混动版是有原因的,改天细说。

    (Freed 和 Spike 的正脸长得不一样,虽然是 GE8 时代的东西但看起来莫名有点 GK5 那股味)

    这车还有一个最牛逼的设定:物理倒车影像。最开始我没发现,后来习惯了之后我发现这玩意真是挺绝。其实在九十年代很多面包车中都有这个设定,就是后面窗户上会有一面镜子那种,海狮之类的挺常见的,不知道为啥现在的车没有了。

    其实就是后尾门玻璃里边有个小镜子,角度很巧妙,你坐在驾驶室的时候从中央后视镜往后看,那个镜子照着的正好是后杠的位置。这样在倒车的时候就能一目了然的看到离道牙子还有多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带“倒车影像”了。

    然后就是这车开起来啥感觉。

    开起来其实没啥感觉,其实就是一股子飞度味。但其实“飞度味”就说明它是个还不错挺好开的小车。跟 GE8 一模一样的机器(这代表啥?这代表 11 万公里坚不可摧,放心跑就完事了。在这地方,车不坏是绝对第一重要的),马力不大一百匹出头,配的不是国内的这种 5AT 而是 CVT。

    1.5 自吸么,在新西兰这种上坡下坡都巨大的地方,上坡那就是嗷嗷吼。但其实来了这种地方才发现,别说 1.5 自吸了,他们那些开微姿甚至九几年老卡罗拉的,都八九十匹马力,照样在马路上飞跑。

    所以我觉得国内消费者老说动力不够用,要动力是不是个伪需求。只要你舍得踩,1.5 自吸在这山路上都不存在动力不够的问题。

    至于那个变速箱,我也没搞懂它是本田自己的那个 CVT 还是早期 Jatco 那个,但开起来的感觉和 GK5 更接近,所以盲猜大概可能是本田自己的。(如果是本田的其实就还好,毕竟 GD3 那个 Jatco 的 CVT 比较容易出问题,不过我也想好了,要是变速箱真完犊子了我可就换手动挡了啊哈哈哈哈)

    这车隔音也就是飞度的水平。你要是把我绑架了蒙上眼睛扔到这车里,上了高速一听,回头我报警我就可以说匪徒开的是飞度。

    垃圾隔音再加上四条横滨的 BluEarth 轮胎(就是飞度的原厂胎),我 TM。转向手感一坨屎不如飞度,中心区自由行程有点大。不过总体来说这车其实还算是好开的,用老百姓最朴实的语言来说,一天开个一两百公里的通勤比较轻松,不累人。

    (在日本的 4S 店保养记录贴)

    所以你问我推不推荐的话,我还是推荐的。这车就像是个 NPC 车,没啥特别突出的特点,但是你如果每一项需求都是特别实在的,那最后你大概率可能会筛选到它。这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过日子车,只有每天都用才会慢慢发觉它的好。你要是头一次在外国买车,人生地不熟的,就想一切以踏实可靠为主,想着本来事儿就多,千万别再让它再给你添点什么麻烦,那买这车就对了。

    不管是在新西兰还是在日本,或者是在澳洲还是马来西亚。

    第一次在国外买车,发现新西兰的过户上牌年检还有政府对车的政策这些事儿跟咱们国家都挺不一样的,下回有时间再聊聊。

    上星期欧洲老爷车车展的图片要不然我就直接一股脑都发了吧,要不然这周末又有 JDM 车聚,一点一点挤牙膏咱也发不完呐。。。

    好了,今天先这样。要是有 XHS 的朋友能不能求大家关注一下我的 XHS,名字都是一个。跪谢大家~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