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宝马联手华为造车,2026年首款上市,这回有看头

    十四哈韩头像十四哈韩头像
    十四哈韩03-20

    宝马和华为要“在一起”了?

    这事儿听着是不是有点魔幻?

    一个德国老牌豪华车企,一个中国科技巨头,以前八竿子打不着,现在要联手搞“华为宝马”,据说2026年就能开上。

    奥迪之前已经跟华为眉来眼去,现在宝马也加入,这德国人是集体“叛变”了吗?

    说叛变可能有点重,但事情背后透露的信息,确实值得玩味。

    以前,咱们说起汽车,那必须是德国品质、日本省油、美国肌肉。

    现在呢?

    一堆新势力冒出来,智能化体验一个比一个炫酷,传统豪华品牌有点慌了。

    小米SU7一上市,订单爆棚,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宝马这次合作,明面上说是要用华为的鸿蒙系统,搞智能座舱,深度整合各种应用。

    但说白了,就是想抱紧中国市场的大腿。

    想想也知道,现在谁的手机里没几个App?

    车机系统不好用,谁还买你车?

    数据显示,宝马自己的App,My BMW,在中国区有近四分之一的用户用的是华为手机。

    这部分人,对鸿蒙生态的粘性可不是一般的高。

    当然,事情没那么简单。

    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动驾驶)要进中国了,这对所有车企都是个威胁。

    宝马想用华为的技术来对抗,这可以理解。

    但问题来了,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已经和赛力斯、奇瑞这些车企合作过了,产品也卖得不错。

    宝马现在才入局,是不是有点晚了?

    有人说,这是欧洲车企对中国技术路线的“实质性认可”。

    这话听着挺提气的。

    之前,奥迪用比亚迪的电池,奔驰跟蔚来搞换电,现在宝马又用华为的系统。

    看起来,欧洲人是真服了。

    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这里面是不是也藏着一些无奈?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原因归结于“中国技术崛起”时,是否忽略了欧洲汽车产业自身面临的困境?

    一方面,转型电动化需要巨额投入,传统车企压力山大。

    另一方面,智能化方面,欧洲确实有点落后。

    与其自己费劲巴拉地搞研发,不如直接拿来用,还能省不少钱。

    这事儿也得辩证地看。

    合作是好事,但宝马也不能完全依赖华为。

    毕竟,智能驾驶领域,国内的小鹏、华为都做得不错。

    宝马想要在中国高端电动车市场站稳脚跟,还得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回到开头的问题,宝马和华为的合作,是不是“叛变”?

    我觉得不是。

    这更像是一场“各取所需”的生意。

    宝马需要中国的市场和技术,华为需要更多的应用场景来完善自己的生态。

    2026年,当第一辆“华为宝马”上市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拭目以待。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场合作,会加速汽车产业的变革。

    而最终受益的,可能还是我们这些消费者。

    毕竟,谁不想开一辆更智能、更方便的车呢?

    只是,到时候,我们还会记得,这辆车曾经代表的“德国品质”吗?

    这个问题,或许才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


    来源:www.wyxnh.cn,www.nbozz.cn,www.yvrdz.cn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