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换电,那还是宁愿买油车。”这是蔚来汽车高管最近在社交平台发的一条内容。
有蔚来的用户评论,在外充电的体验并不好,大部分桩跑不到宣传的速度,加上充电环境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换电,那还是宁愿买油车。

显然沈斐本人对这句话颇为触动,他单独将该评论转发了出来,并附上了那句“如果没有换电,那还是宁愿买油车。”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同一天,他还回答了买车和换电的意义,沈斐称:您说买车图什么?图的是雨天不湿绣鞋,深夜不惧归途,换电时那一低头的从容,最是乱世里难得的体面。

虽然蔚来汽车的高管一直在强调换电的优势,但是这也不能改变,换电只是过渡技术的事实。
我们从来不否认换电技术的体验好 ,那些上来就说,你没用过换电吧,换电比充电香多了的人,我们再一次强调,我同意你的观点,然后呢?换电的体验好我们承认,但是这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重点。

换电技术的诞生,其实就是为了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慢的问题,这就像当初的手机可换电池一样,当初手机的电池可以更换,是因为手机的续航短吗?不是,当时的手机续航远超如今,但是就是因为充电慢,所以设计成了可换电池,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手机电池的正负极设计都差不多,还有万能充这种东西,可以给几乎所有换下来的手机电池充电,而新能源汽车,可没有万能换电站可以换电。如今,手机充电速度这么快,谁家还设计可换电池,谁还用万能充?

这就是我们一直说的,换电这件事情,宁德时代下场做和单一车企做,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宁德时代的巧克力换电,未来推出的所有电池,都可以换电,但是单一车企做的换电站,基本上只能自家品牌的车型通用,甚至说,通用都做不到,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不同规格的动力电池必然出现,稀释每一种电池包在换电站里的数量。

换电技术是过渡技术,这是必然的,随着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的出现,更是对换电的过渡期进行了加速,等固态电池出来后,1000KW必然不会是终点,各家车企必然会跟进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方案,配合储能,形成对换电站的致命打击。
换电就是一种过渡技术,和增程一样,都是为了解决现阶段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曲线救国,但是增程式技术如果在国内行不通了,至少还可以去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生存,但是换电技术就不一样了,投入大,通用性低,必然会被超充技术淘汰。

过渡技术对于现在的消费者也可能是好技术,比如换电能方便消费者,解决焦虑,体验好,但是过渡技术对企业也应该好技术,那就是低成本高回报,比如增程,研发投入低,造车成本低,但是销量高,消费者愿意买账,但是换电技术的逻辑不是这样的,对于消费者来说高成本低回报,愿意为了换电多掏十万的消费者就这么多了,对于车企而言也是如此,建设成本高,回本遥遥无期。

换电在当前技术下相对快充的优势不是永恒存在的,最终情况可能是在某些特定场合会有优势,比如网约车,公交车、矿山用车等等,但在家用车场景,肯定会被未来的快充技术取代,这个判断,大家不妨等个三到五年。
评论·0